作者:刘明
人工智能继教育、旅游、医疗等领域应用后,也正在考虑进入中国司法系统,帮助法官提高工作效率,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法律服务。
11月,人民法院出版社主编于茂宇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上推出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司法平台。于说,它已经在中国网信部门注册。
“该平台是建立在海量、权威、高质量司法数据基础上的国家级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余说,该平台已收集包括法院判决、案件和法律意见在内的3.2亿条法律信息。
于补充说,该平台可以整合海量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成内容,因为它能够理解法律术语和逻辑推理。
人民法院出版社的另一名官员张成兵表示,尽管电子设备已经为法官提供了帮助,但该平台可以节省法官查找、审查法律材料和选择案件的时间和精力。
“该平台可以对大量电子卷宗信息进行分析比对,更快响应,抓重点提纲,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他解释道。
“简单来说,它将成为法官的法律助手,为法官分类法律信息,减轻他们处理越来越多案件的负担,”他说。
平台进一步培训和优化后,还将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张说,更广泛的人群,例如居民,将能够利用它来满足他们的法律要求。
“比如,在了解群众对法律问题的非专业疑问后,会根据群众的具体情况,提出调解、诉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更方便地获得法律服务和咨询。”他说。
最高法院利用新兴技术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并不是第一次。这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是其让法院变得“更智能”的最新举措。
今年早些时候,最高人民法院开通网上档案,供公众检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民事、刑事、行政案件。该档案旨在及时回应公众对精神虐待、网络欺凌、电信诈骗、家庭暴力、正当防卫等法律问题的关切。
过去十年,中国法院还建立了多个在线平台,包括一个查询判决书的平台和一个旁听庭审平台。这些在线平台旨在简化法律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的方式来跟踪案件和获得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