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2 日
北京– 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电影业,重塑电影的制作方式,从概念开发到后期制作。
这种转变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经验丰富的导演余白梅的一部短片,它在现代背景下重新塑造了传奇人物钟馗。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经常被描绘成身穿深红色长袍、战胜邪灵的武士。
“我一直被钟馗所吸引,他幽默、英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49 岁的余说。“然而,感觉好像他从未在电影中被描绘过。”电视或电影中的方式真正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余创作了一段两分钟的短片,白桂五饶(《鬼不扰》)将钟馗的传说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
影片中,钟馗大步穿过阴暗的森林,月夜下,古树间雾气缭绕。他挥舞着剑,面对超凡脱俗的对手,其中包括一只红眼睛发光的怪物兔子,他的动作就像一首力量与优雅的交响乐。然后故事转移到一间现代卧室,一名年轻男子在闪烁的电话通知中轻声打鼾。森林之战被揭露为一场梦境,钟馗现在体现了男孩的数字“守护神”。屏幕上有一条有趣的信息“度假时:不受鬼魂打扰”,幽默地强调了数字时代对个人时间的需求。
这部实验电影与其他八位著名导演的人工智能生成短片一起,作为“克林人工智能导演共创项目”的一部分于 12 月在中国国家电影博物馆首映。这些作品已被纳入博物馆永久收藏,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开创性时刻。
余进军人工智能电影制作反映了人工智能在行业内扩张的更广泛趋势。
“人工智能现在渗透到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从概念开发到后期制作,”中国影评人协会会长饶曙光表示。
著名导演张艺谋正在改编的三体问题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星球大战》就体现了这一趋势。
“除了完善剧本之外,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团队,”张解释道。–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新技术和概念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经历。 –
各大工作室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来突破创意界限。博纳影业集团以人工智能为背景的三星堆考古遗址微系列据称将科幻故事讲述与工业级电影制作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视频平台央视品发布中国神话,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制作的微系列,利用文本到图像、文本到视频、文本到音乐和文本到语音工作流程。
虽然人工智能提高了视觉效果、故事板和布景设计等领域的效率,但它作为创意合作伙伴而不是人类艺术的替代品的角色仍然是一个争论点。
法国电影制片人吕克·贝松在 2024 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发表讲话,将人工智能描述为“宝贵的工具”,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虽然人工智能可能会起草续集狗人他说,它永远无法创造出像 2023 年上映的动作惊悚片或 1988 年爱情电影那样原创的电影蓝色巨人,因为人工智能依赖于现有材料。
中国电影制片人也持有这种微妙的观点。
“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仍然是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拉奥说。
尽管如此,他强调电影制片人迫切需要迅速、全面地学习和采用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被技术水平更高的同行超越。
中国的人工智能电影制作革命与好莱坞的发展并行。2024 年,狮门影业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Runway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一种基于其丰富的电影和电视库训练的生成模型。同样,导演詹姆斯·卡梅伦加入了 Stability AI 董事会,这表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创造潜力越来越感兴趣。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所所长陈旭光设想,未来电影制作将从重资源型产业向轻量级、人工智能增强的模式转变。
“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一个小团队甚至个人都可以演变成高效、富有创意的生产流程,形成强大的产业链。”陈说。
人工智能的应用远远超出了电影制作的范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4 年的一份报告,到 2024 年 6 月,中国有 2.3 亿人(占总人口的 16.4%)正在使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成产品。
“人工智能迟早会全面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每个人的朋友。”于说。——此次倡议的九位导演,无论最终作品的质量如何,都开创了宝贵的先例。未来的电影制作并不应该由导演独自完成,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