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iara Longoni, Gil Appel, Stephanie Tully
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让人们想知道:谁最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拥抱人工智能?许多人认为,那些精通技术的人——那些了解人工智能如何工作的人——才是最渴望采用它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新研究发表在市场营销杂志,发现相反的情况。对人工智能了解较少的人实际上更愿意使用该技术。我们将这种采用倾向的差异称为“较低的识字率-较高的接受度”链接。
此链接会显示在不同的群体、设置甚至国家/地区。例如,我们的分析数据来自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跨越 27 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平均人工智能素养较低的国家的人们比人工智能素养较高的国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人工智能的采用。
同样,我们对美国本科生的调查发现,那些对人工智能了解较少的人更有可能表示将其用于学术作业等任务。
这种联系背后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现在如何执行我们曾经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当人工智能创作一件艺术品、写下衷心的回应或演奏乐器时,它会让人感觉很神奇,就像它进入了人类的领域一样。
当然,人工智能实际上并不拥有人的品质。聊天机器人可能会产生同理心反应,但它不会感受到同理心。对人工智能有更多技术知识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他们知道算法(计算机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数学规则集)、训练数据(用于改进人工智能系统的工作方式)和计算模型如何运行。这使得这项技术不再那么神秘。
另一方面,那些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认为人工智能是神奇的、令人敬畏的。我们认为这种魔力感使他们更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人们与人类特征相关的领域(例如提供情感支持或咨询)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这种较低的识字率与较高的接受度之间的联系最为强烈。当涉及到无法唤起同样人类品质感的任务时(例如分析测试结果),模式就会翻转。人工智能素养较高的人更容易接受这些用途,因为他们关注人工智能的效率,而不是任何“神奇”的品质。
有趣的是,尽管人工智能素养较低的人更有可能认为人工智能能力较差、道德较差,甚至有点可怕,但较低的识字率和较高的接受度之间的联系仍然存在。他们对人工智能的开放态度似乎源于他们对人工智能能做什么的好奇心,尽管人工智能存在这些明显的缺点。
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见解为什么人们对新兴技术的反应如此不同。一些研究表明消费者青睐新技术,这种现象被称为“算法欣赏”,而其他人则表现出怀疑或“算法厌恶”。我们的研究指出,对人工智能“神奇性”的看法是塑造这些的关键因素。反应。
这些见解对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努力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可能会无意中削弱人们使用人工智能的热情,让其显得不那么神奇。这就在帮助人们理解人工智能和让他们对人工智能的采用持开放态度之间建立了一个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