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极端的立场。鉴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已经对环境(包括人类健康影响)造成灾难性影响,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增长,我们越来越多地面临着选择:是生活在宜居星球上,还是接受这种对非人性的最新技术攻击。
5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 电力饥渴:人工智能和我们的能源未来, –对这项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能源需求的全面研究。AI已经消耗了大约5% 电量产于美国和全球2%。十个简单的查询所需的能量与煮一杯咖啡或茶所需的能量相同。每年大量使用(大约 9100 次查询)相当于乘坐三个小时的航班。
对人工智能能源需求的预测更加不祥。人工智能的全球能源需求可能达到发电量的 20%五年内,美国可能会更多。即使我们的能源供应增长,也跟不上这个速度。人工智能能源巨头正在使上网的每一兆瓦可再生能源几乎变得毫无意义。这个想法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来照明我们的房屋、为电器供电以及运行风扇和空调,这些对于在过热的星球上生存越来越必要。人工智能很快就会抹掉我们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
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已经扭转了世界正在进行的适度能源转型,因为新建燃煤电厂,包括新建和恢复的核电厂,以及更多沼气发电厂上线。不难想象,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明确地(通过管理供应)或隐式地(通过迫使家庭公用事业客户承担有限供应和增加需求的成本,直到他们无法承担为止)来配给能源——有证据表明这已经是正在发生.)
不成比例的能源消耗只是人工智能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之一。最多发电水源需要水作为冷却剂,许多数据中心直接使用淡水进行冷却。100 兆瓦的数据中心需要每日基础相当于 6500 个美国普通家庭一年的用水量。三年内,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可能会消耗整个公共供水的5%在美国,淡水供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获得。
所有这一切似乎离伊萨卡都很遥远。数以百万计的人已经在遭受这种痛苦——人工智能帝国—(借用凯伦·豪的有用框架)。据估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扩建已经造成了超过50亿美元用于公共卫生成本。对非人类自然的影响除了全球变暖恶化之外,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现在我们都应该知道,我们都生活在下游,无论距离环境和社会破坏源有多远。但这些影响可能很快就会波及当地:一家来自马里兰州的科技公司希望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位于伊萨卡学院校园以北 17 英里处的前美利肯站发电厂所在地。塞内卡湖已经开始进行加密货币挖矿。
IC 社区应该仔细考虑人工智能帝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影响,更不用说对我们人类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