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那些用于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中心有一种令人讨厌的倾向,即有时会为了通过热交换进行冷却而排空当地的供水水资源短缺加剧在一个区域。它们还吸收了如此多的能量,从而推高了需求,看来我们可能会用更高的账单来支付。
也许解决方案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将数据中心淹没在海洋中,并用风为它们提供动力。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耗资2.26亿美元的新项目已经证明,这样的项目至少可以度过前期建设阶段。从理论上讲,一旦完成,这将成为计算领域的免费午餐:水不再是问题,数据中心的碳足迹也不再是问题。但这实际上是个好主意吗?
有关该项目的报道已发表 在一个几个地方,包括有线。据《连线》报道,该设施目前“总电力容量为 24 兆瓦。”这就像一个普通的、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中心,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其中指出,数据中心(在 2020 年之前平均为数十兆瓦)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达到千兆瓦规模。
该报道还指出,该中心 95% 以上的能源“来自海上风力涡轮机”,因此听起来好像能源来自于然后接入的风,而不是在数据中心直接安装风力发电站。
但正如《连线》杂志在一篇报道中也指出的那样去年对于美国的一个较小但类似的项目,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虽然听起来很环保,但所有这些 GPU 的热交换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海洋升温——这是气候鹰派试图避免的主要事情之一。
一家名为网络海洋Wired 的 Paresh Dave 和 Reece Rogers 表示,他们将“将一个装满 GPU 服务器的小胶囊浸入旧金山湾”,但这样做“并没有寻求、更不用说获得关键监管机构的任何许可”。戴夫和罗杰斯征求了多位科学家的意见,了解到即使是海湾中微小的温度变化“也可能引发有毒藻类繁殖并伤害野生动物。”而且数据中心不一定很大也会引起问题。“温度的任何升高都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因为它可能会“孵化有害藻类并吸引入侵物种。”一个
2022年关于水下数据中心的论文进一步推测此类数据中心附近的海洋热浪等不可预测的事件将导致动物在脱氧水中窒息。在 NetworkOcean 的《连线》报道中,对监管阻力的担忧似乎最终促使该公司考虑美国以外的其他司法管辖区,尽管该公司声称仍希望在旧金山湾开展业务。
NetworkOcean 可能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不会以任何方式挑剔它。我提出这一点是为了提醒人们记住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在美国,大型、颠覆性的科技创意有时会遭到监管机构的抵制——有时这是因为需要更多有关可能出错的信息。
相比之下,据报道,中国项目似乎遵守了当地监管机构的要求《科学美国人》关于水下数据中心的部分。该项目接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评估,该研究院隶属于中国政府部委。
但中国在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方面有着宏伟的目标。根据一份报告,全球数据中心的平均电力使用效率 (PUE) 已降至 1.56 左右,并基本趋于稳定。去年中国政府网站上的新闻稿表示到2025年底,中国将把自己的平均PUE降低到1.5。
如果说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商业和监管环境,这还算轻描淡写。但海洋是我们共同共享的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资源。许多数据中心即将建成。希望将它们淹没以实现雄心勃勃的环境目标能够实现,如果事实证明这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