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5 利炳根 清醒疯子
本文编号:AAAAT
2013年,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就像2012年、2008年、2007年、2005年。
在2013年,我选择从东莞来到广州从事iOS开发工作。我在小学就自学过编程,在初三到高一,甚至一度沉迷。好吧,估计也没多沉,不然也不会放弃这么久。
后来,因为2007年买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当然又对移动开发基情无限,在老婆的鼓励下就买了苹果电脑iMac,从此开始研究iOS APP开发。
开始的时候想做游戏。因为我是一个很喜欢思考和分享的人。我感到,通过文字去分享想法,多半会劳而无功,或者受众太小。又看到别人和自己都很容易沉迷在游戏里头,于是就想通过游戏这个易于沉溺的途径来完成思想的交流。我的梦想是,你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你只需要在游戏里去体会,你会感受到我要表达的东西,甚至你会想到更多东西。就像陈星汉开发的几款游戏。
9月底,我再次发iOS开发的简历,总共发400份。得到12个面试邀请。其中有两个先进行了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在国庆前两天,我又重新来广州找工作。 一天时间里,我约了8家面试。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只面了7家,包括之前就已经电话面试聊得不错的一家。 第二天,我又一大早来广州,继续面剩下的5家。在面完第一家后,电话面试过的那家给出了offer,我就没再面,回去了。
我老婆的二哥二嫂一直在广州工作。来广州以后,和交易者之家的家友聚过,也和Tiny4Cocoa的坛友聚过,参加过知乎网友的读书会。所以也很快适应了广州的生活。认识到新朋友,是2013年最大的收获之一。
公司只有我一个iOS开发工程师。做的是WIFI商务应用客户端的工作。虽然公司之前就有外包这个iOS客户端,但只拿到APP,并没有买源码,我的开发工作一切从零开始。 这个iOS客户端开发用到的技术,比我在东莞时做的东西要复杂很多。很多技术,我以前只大概看过一些资料,完全没有实际开发过。又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做起来非常困难。 当然,公司技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但曾经请教过同事,同事说不熟悉iOS,看不懂。
这个时候,只能求助万能的网络。开始的时候,上得比较多的是源码和问答网站。但因为不管是回答还是例程都跟实际的开发有相当大的距离,要做很多调整才能用上。于是,我又回到最原始的社交工具:QQ群。 一搜才发现,技术类QQ群巨多,上千人的群都不少。可能技术交流,没办法在微信或其它工具上顺利进行吧,比如粘贴源码、资料共享之类的。而且做开发的人,基本电脑不离手,QQ会更方便。 我一开始加了40个人数最多的iOS开发群,后面通过比较挑选只留了3个。这个挑选过程,信友James的一席话对我影响很大:你不关心的信息只会产生干扰。我按着这个思路,把大部分Q群、QQ好友、微信好友都退了。确实跟熟人互动上有很大的改善。
郝海龙和@tinyfool 录的一期长达4小时的Podcast对我的影响也超级大。我连续听了20几遍。明白了聚会对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也学会了聊天。我现在超级能聊,每天都我老婆讲电话,一讲就是40分钟以上,而且是不停地在讲。
在技术上,写了一篇总结,《程序开发的调试技巧》。掌握技巧后,我发现调试程序也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2013年12月19日,我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清醒疯子“。开始的时候只是想搞懂支付宝的付款链接怎么添加到上面。后来发现,公众号这种交流方式一直是自己寻找的。 在这17天的公众号经营里,我发现我自己通过交流分享,进步了很多,而且比以前进步更快。也认识了一些一直在交流的朋友,这让我非常开心。
赞,继续加油,最早你来混论坛的时候,我觉得这孩子懂得太少,而且不懂藏拙。后来我发现这是你最大的优点,你的冲劲,不怕死,不怕输的劲头,是支撑你进步的最大的动力。我都从里面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谢谢你对论坛的参与,也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个样板
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楼主确实强大.而且,tiny神说的,不藏拙这点儿其实挺好的.嗯.越来越体会到社区的强大了.今天一上午逛论坛,看到不少好东西.比刷微博强多了.
如果我在几年前就开始。比如我期货交易基本敲定又重新出来工作的2009年。作为一个外行人,做手游,我会有机会。 很不幸的是,现在Cocos2D-X已经火起来了,它可以跨iOS和Android两个最主要的智能手机系统平台。没有人会专门单独请一个人来只做iOS客户端的游戏开发。 用Cocos2D-X,最理想的开发语言是C++,LUA也可以,但不论是哪个,我跟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不存在任何优势。 他建议,如果确实想做游戏,还有一个刚兴起的跨平台开发框架,Unity3D。用C#或JS开发。可以试试。 当时,有如当头一棒。我很清楚,只要是跨平台的开发,必然可以用Windows电脑完成。如果不是只有苹果电脑才能干的活,我就不存在任何优势。所以我还是没有选择Unity3D。
如果不是只有苹果电脑才能干的活,我就没有任何优势。 为什么?
有理想,会去追梦的人。绝大部分人被现实所击败而屈服,不得不感叹你钢铁般的意志,曾经以为自己拥有这种意志,在现实面前却低下了头,你值得我尊敬和学习。
我还有一个优势:)虽然不一定对:)
我觉得我找到了做事的原则。这人原则是,凡事补一刀。
灵感来自于小时候看电视剧,坏人老装死,英雄们都不屑检查,结果坏人活过来就会灭你全家,然后英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然人死不能复生,英雄只好如愿再搞了一个年轻白富美,继续过着装作悲惨实则幸福得要死的生活。
嗯,好像扯远了。 我再来补一刀哈:)
很多时候,我们会满足于分解世界,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个也分解,那个也分解,最后是这个也不够好,那个也一堆不足。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都不好,我们还是回去睡觉吧。
我不满足于这样。在很早之前,我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再多活一百年的可能性不大,既然离死不远,我得好好玩一把,我得赌把大的:)
现在,我看似是作为初学者拼到了边缘。但,即使我技术上来了,我还是会做这样的极限动作。人,只有活在危险边缘,才会又足够安全,又能让大脑被动兴奋。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非常不屑主动兴奋。因为主动兴奋会参杂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而被动兴奋才能实现大脑最精简的兴奋结构。只有结构最精简,才能用尽你的全力。
我们再补一刀啊,重新说啊。 补一刀的原则分解下来,有两个。 第一个,改分,改变分解。前面说到,光分解不行。因为凡事有代价,选择必有成本。你总能看到一件事不好的地方。你不能满足于你现在对事情的既有分解。你要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事情的分解。事情好的一面要力保,事情不好的一面要补善。 我们很多时候把精力放在分解事物上,忙活大半辈子也只是知道了事情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对人生帮助实在太有限。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它的分解,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自己。让全世界一起来帮你做好你一直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字聚,总结聚集。如果聚会是必须的,当然聚会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几个基友闲聊,业界大会陪聊,线上活动轮聊,甚至斋看电影、电视、动漫、书,都行。那么,不能聚了就算,光光作为一名参会人员,你的收获会少得可怜。往往会常常参会陪衬,但最后还是没有多少提高,还是弱得可怜,最后来一个无用总结:聚会还是少参加为妙。
牛B的人决不这样干活。那怎么干活?牛B的人无时无刻不想着给这个世界补一刀。我就总想抛些奇怪结论雷死众生:)补一雷:)
首先,逢会必到。除非时间安排不过来。然后你自然会问,聚会的参与者不够牛怎么办,会不会太浪费时间。你得换个角度想,如果只是仅仅作为参与者,不管是怎么牛的聚会,你都不会得到多大的价值。乔布斯复出前的聚会,参与的人多了去了,有多少个人又变牛B了呢。你要转换角色。
你要把你的角色从参与者提升一个level,成为聚会总结者。不是终结者,因为我们还需要更多聚会。如果你逢会必总结,会有什么效果呢?首先,组织者会感谢你,因为你的总结会推动更多人关注聚会。参会者也会感谢你,如果不是看了你的总结,他们什么都想不起来,聚了跟没聚一样。你的总结,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聚会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演讲者(吹牛B者)也会感谢你,因为他可以通过指正你错误的总结,让自己可以再吹牛B一次:)
你会发现,你不总结,全世界没人会理你,你一总结,全世界都感谢你。你就顺便要个面试邀请什么,那进入高帅富行列可不就妥妥的咩:):):)
当你习惯了总结,而人们又习惯了你的总结,还什么参与者总结者终结者,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意见领袖。
好吧,以上的言论是一个技巧,我和老婆总结为:充分画饼。充分画饼有两大好处,第一,你会在画饼的过程把事情想周全; 第二,大脑太喜欢被画饼,画饼可以让大脑极度兴奋。下次如果你行动力不足,给自己画饼吧,往死里画,把大脑搞到兴奋致死的节奏去画:)
其实,我想说的,也只是“改分,字聚“四字而已:)请叫我总结帝:):):)
补一刀,如果你能理清楚究竟哪个地方不懂,可以放出来再交流哈:)当然,我想的很有可能是错的:)
凡事有代价,这是绝对的现实:)时间、精力、金钱,你已经把聚会的成本分解得很好:)也知道补一刀:技术上来了再聚。
我会你的分解无异议:)
我不认同的是你补的这一刀。技术比你牛的人,会不会不管参加什么聚会,收获都比你大。我觉得这不可能。一个人在一个技术上越牛,就越难在另一个技术上更牛。抛开技术不论,即使你们技术相当,也要你们的项目方向。项目方向不同,不同聚会对你们的意义自然不同。肯定有些聚会更适合你,有些聚会更适合其他人。
假设,是同一类聚会,你补的这一刀对不对?那就得问,是聚更有助于提高技术,还是埋头搞更有助于提高技术。当然,24小时都在聚的人,有可能没有时间研究,当然也不一定。那么,如果只花12小时在聚呢?如果只花4小进在聚呢?如果只花2小时在聚呢?1小时?30分钟?10分钟?5分钟?1分钟?10秒?其实这是量的问题。
我担心的是什么呢?不聚会,将导致进步太慢。方向错,再怎么努力都是错。我不相信埋头干的人能赢。能赢的人,必然会有足够的抬头次数:)
如果你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工作或学习效率,其实就可以甩很多人很多条街:)而方向错误,是效率最大的致命伤。
那么是不是全世界的聚会都要参加呢?我不会排斥任何聚会。但我要排序,先参加我更重视的:)
周末拿来工作或学习的效率都很低。我自己是这样:)
我甚至在刚才跟老婆讨论了要不要保“工作8小时+学习4 小时“。甚至连这种常识难以反对努力提升技术模式,我们都觉得是有风险的。
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努力提升技术,只能作为聚会的补充。也就是说,我是为了分享交流而工作学习提升技术,而不是反过来。因为如果只是把聚会补充,就避免不了埋头太久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不容易有聚会太久忘了技术提升的问题,因为提升技术实力是做一件事必经之路。聚会就不同,我们大多时候都可以选择不聚。我非常害怕有选择的事情。因为一旦有选择,里面就会有数不尽的陷阱。
我通过“逢会必到“这种死板的规则来避免在聚会上做选择里面可能潜藏的风险。然后通过对所有聚会排序、总结这些手段给聚会补一刀,深挖聚会的价值。
我当然不是说只聚会不做事,但如果不把聚会放到前面来,我们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做事不聚会。最危险的是,我们的潜意识里会告诉自己,只做事不聚会,是没问题的,或者是短时间内没问题的。
也会很多人会觉得开发领域的技术很难短时间扭转,所以短时间内不聚会都不会有太大问题。我对这样的观点深感怀疑。因为持这些观点的人永远都解释不了新公司的崛起和快速发展至无人敌。
我不相信在以变化著称的IT业,居然埋头干活是可行的:)
非常感谢你问我问题:)我其实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因为你应该也意识到,只要你手上拿着的是正确的,时间会让所有错误的人都认同的。我一直在担心的只有一个:我手上的会不会居然是错误的:)
回到问题本身:) 你的前提是你的APP足够牛,或者换种说法,足够正确。闭门造车,或者退一步,靠少数的聚会能不能避免做出一个奇烂无比的APP?对这一点,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我之所以这么重视聚会,是最近一两个星期的事情。事实上,从我来广州的两个月,聚会带给我的信息,改变了我太多。包括在这个论坛上跟大家交流。
如果我顺利转正,然后手上的APP做得特别好,那么我再去宣扬聚会的价值,可能出来反驳的人会少很多。
好玩的是,我转正失败,APP也没有做得很好,给我offer的公司甚至忽略了我这两个月做的这个APP,他们觉得这个APP给不了我任何加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然,我不认为我不参加任何聚会就可以做出更好的APP。但,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如果把更多的聚会时间省下来,全用来做APP会更好。
那么,要不要把更多聚会时间腾出来做APP?
我很少看到,有人真的想明白了事情的所有细节而不行动。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在事情一些部分一直苦想无果,而通过各种办法逃避不行动。我自己就是这样。只要一件事情,我想得足够明白,我就可以轻易让自己按已经明白的规则行事。我所有的拖延都来自于我对一件事的不确信。因为一旦我确信,我可以让大脑超级兴奋、迅速行动。
或者这样说,如果我已经通过聚会,把我要想的事情都想明白了,我会不会故意不做事而继续聚会呢?我想,应该不会。
好,那么问题又进了一步,自己努力更容易把问题想明白呢?还是和人聚会更容易把问题想明白呢?
我相信,除非一个人足够强大,否则很难相信自己埋头想更靠谱。
然后,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聚会可以,和谁聚。在选择聚会者的前提是,你对聚会者有足够的了解。
在你了解了聚会者,有所选择后,我们会面临下一个问题:比你牛的人,凭什么跟你聚?比你弱的人,聚来干嘛?
事情分解到这里,我们会进入常态:分解到最后是无解。
然后,考功夫的地方就是这里,我们要在这里给这个无解的世界补上一刀:我们能不能不管是跟什么聚都有很大的收获?
怎么样才能在聚会中获得足够多的收获?
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在一个聚会后居然是有收获的呢?
我们一般要看到这个人行为上的改变。但,如果这个人只是自己埋头改行为,我们这些旁观者不会有任何收获。因为时机不再,我们不可能通过同样的的行为来获得同样的成果。
一般来说,我们只有看到聚会者的总结,作为局外人才会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聚会者行动变成果实前,知道这个聚会者是不是有收获。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总结思考,让所有聚会都有足够大的价值:)而不是等有价值足够大的聚会才参加。
我相信,这个世界,有一批人,无时无刻不在谋划这个世界。他们之间的聚会,不管有多大价值,我都不可能有机会参加。如果我不能让发生我身边的聚会价值得到放大,我永远都没有机会参加更高级的聚会:)
其实,换个角度想,很容易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所有努力都是有价值的。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