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奇怪地在现状足够坏之前,通过“明智”的预判,提前放弃继续付出。哪怕只比“成功”少付出了一点点。
人会用尽一切努力去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一点。就像“五十步笑百步”的人,他们会把所有精力放在寻找“比自己更蠢”的人,而从不关心自己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长久以往,他们会忘了自己想要什么,而只是一味地“盯人”。别人加班,他们也加班;别人不加班,他们也就跟着不加班。随波逐流,无知无求。
人思考问题时,会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必须要先确定另外一件事情,才能好好地思考当下事情。
比如在期货交易上,先假定一个简单的经测试可盈利的买卖信号,才能很好地思考仓位管理。然后等仓位管理确定下来,才能回头好好重新思考将要采取实战的买卖信号。
比如在应用开发上,先用原生控件,把界面拉完,把交互实现,才能更好地反思业务逻辑。然后等业务逻辑梳理清晰,才能回头好好重新优先界面交互。
在“出力不足”这件事上,很多人受困于“不知道应该在什么事情上付出”。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却在非常长的时间后还是想不明白。
我觉得,不妨先培养了付出的习惯,再去思考为什么事情付出。
就像先拿到Offer,再思考最终该去哪家公司。就像先拿一本书读起来,再思考怎样提升阅读效率。就像先把程序Run起来,再思考哪些代码应该修改增加。就像先下场,再思考该怎么做期货交易。
对于多数人,“付出的理念“很容易得到认同,”付出的习惯“却很难培养,尤其是还不明确自己应该为什么付出的时候。
我们先跳过”为什么付出“,专心解决”怎样付出“。
付出,对应的是”资源的输出“。
时间,是人最原始又最终极的资源。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多的初始时间,时间又无法通过任何资源互换倒流。 在普通人的一天24小时里,大概可以划分为5大块:8小时工作,4小时学习,2小时健身,4小时候生活,6小时休息。有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学习“里挪2小时或者占用全部的健身时间,总共休息8个小时。
在确定的”付出时间“里,我们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付出步骤。比如iOS开发,先跑服务器接口,根据返回信息建立数据模型;再编写存取、网络请求单例;然后根据需要文档实现界面交互;最后联调视图和模型。
从“付出步骤”的 第一步开始,根据现实情况做相应的细节调整,再通过观察实施过程的表现反馈不断完善“付出步骤”。
但付出成为一种“每天如此”的自然习惯,我们总会在某一天积累足够“转变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切入到获取它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