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期货有个行话,不要轻易劝人入行。这行风险实在太大。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也不在少数。
如果你想贴每日交易单的话,可以去交易之家。里面有很多人和你交流,也知道你交易单里的行行道道。
另你交易了三年多,资金量,盈利水平,交易观念都是惨不忍睹,完全还没有入门。
期货交易的现状是,95%的人都赚不到钱,75%的人会亏光:)而我在那5%的赚钱的人的行列里:)这就是现实:)
我现在主要的精力不在期货上,虽然会一直加大投资金额。但,钱,从来都不是我的追求。我现在主要的精力在算法学习上。期货交易,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已经搞定了的事情,只是一个比存款、房子或其它投资标的更好的去处,如此而已。
嗯,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没有劝诱任何人做期货交易的打算:)尤其不要叫我推荐期货公司、品种,这两个都无可奉告:)我只是决定在交易者之家重新开始贴每日盈亏,而觉得这里有我的朋友在,我也想在这里贴一贴而已。
没有教人做期货的打算,也没有接资金的打算。接资金这块,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的一个地方是:但凡自己能赚钱的人都不会轻易接,因为任何撤资对交易仓位的打击都是致命的。而如果交易实力不够强大,光是拿着别人资金做交易这件事都可能压垮一个人。
至于教人做期货,我是索罗斯的死忠。索罗斯都没有信心能带徒弟,我自然不至于白痴到认为自己能做到。我索派永远相信交易是一件建立在独立思考上的事情:)
那我发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像我所有发帖一样,我只是在任何一个允许我发帖的地方,把我所有的想法贴出来而已。我只是想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已:)
我买《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了。可能有人会觉得买了也是浪费。但即使买来一页不看,我还是会买。就像我高中买的十几本500页以上的编程书和我现在书架上二十几本iOS开发书一样,不看又怎么啦!我一件衣服就2000多,买几千块钱扔那不看,算个毛啊!😄万一看上一两页,我就赚了啊!😄我只是纯粹支持一下作者也值啊!😄
学习iOS、React Native、算法开发的建议
我以前写过不少建议文章,学生时代写过怎么学习填鸭,毕业后写过怎么学习投资交易,最近写过怎么学习iOS开发。
写的这些建议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建议多而全,使得看得人觉得难而累。
这次的建议,我尽量写得简化一点。
1、iOS开发学习
iOS开发把我的工资提升了6倍多。而且,即使提升到16倍,我也不觉得太多,业界也觉得不算多。这就是行业选择造成的差距,如果我留在原来的行业,呵呵,想把工资提升1倍,在有生之年都不知道有没有可能。
1)iOS例程: https://github.com/ibireme/YYKit
2)iOS书籍: 《iOS编程(第4版)》
3)iOS社区: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tagged/ios
4)iOS源码: https://github.com/search?o=desc&q=iOS&s=stars&type=Repositories&utf8=✓
2、React Native开发学习
React Native 使得我们项目每个模块完全交给一个人开发,开发人员大幅减少,开发效率大大提高。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已经拿来做实际项目的开发,如果你熟悉RN开发,将可以大大提高你获得优质资源的机会。在成熟技术上,你可能一辈子无缘BAT或其它高大上技术公司,而RN也许是你最近的唯一可行的跳板。
1)React Native例程: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act-native/tree/master/Examples
2)React Native书籍: 《React Native入门与实战 》
3)React Native社区: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tagged/react-native
4)React Native源码: https://github.com/search?o=desc&q=React+Native&ref=searchresults&s=stars&type=Repositories&utf8=✓
3、算法开发学习
算法,有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让我不觉得无聊的东西。即使只能当个算法老手,都会赚得足够多。如果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希望自己所有时间都可以留给算法。算法,是一个纯粹的世界。
1)算法例程: https://github.com/qrohlf/trianglify
2)React Native书籍: 《啊哈!算法》
3)算法社区: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tagged/algorithm
4)算法源码: https://github.com/search?o=desc&q=algorithm&ref=searchresults&s=stars&type=Repositories&utf8=✓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建议不够全,不够高大上,但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情,只要你入行了,你自己都会很容易找到。这次,我只是想让你不要分心,从最低入手,不要管那样全套高大上的东西,先进来再说吧,一直站在门口YY,毛用没有。
写得一手好代码:)
努力让自己满足,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昨晚和老婆讨论了几个小时这个问题。老婆还被我聊哭了。
不愿意满足别人,只愿意自High,是我长久以来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大的代价。如果,我只是一个废柴,那一切还好。如果我能做点什么,有一点点所谓的影响力,一切会变得非常糟糕。因为很多人会从开始的好奇接触我之后,慢慢对我越来越失望,然后离开我,甚至是黑我。
我希望告诉大家的是,我可能非常傻B,但我绝无恶意。对于,我的一些“为什么这样选择超级傻B”的言论,我无意于针对任何人,或攻击任何人,这只是我对某些选择深入思考后的结论。如果有足够的反馈,使我认识到事情的另一面,我应该可以非常快速地修正自己的错误。我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死活不变的人,我更多是一个随时等待被推翻的人。
如果有人能推翻我,再好不过。否则,我就努力把自己推翻。所以我会做比一般人多非常多的反思。我的人生原则,已经更新到了第192版。这次,我又觉得可能再不会改变了。但,天知道呢。
昨晚和老婆聊的契机是因为看了YC的创业课:http://startupclass.club/steps。争叔推荐的。十分感谢。当然也十分感谢翻译的人。我的英语现状,实在可怕,我根本不愿意花时间提高,如果没有翻译,我什么都没得看。
第一课,就让我足够震撼。“要先满足好极少数的人,再通过他们慢慢地扩展,而不要一开始就想去搞到尽可能多的用户”。
按这个做法,我应该先服务好现在在我身边的人。QQ群、微信群、支付宝群、论坛社区、微博粉丝、知乎问友、赤兔职友。但我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法。
上面提到的这些社交工具,我都能迅速积累初始人气。赤兔,我甚至在一个月内加到了5000好友以上,达到了好友上限。而不管是QQ群、微信群,甚至是支付宝的付费群,都有人陆陆续续离开我。几乎所有离开我的人,都会劝我一句: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老变;或者专心做事,不要成天胡思乱想。
造成这样的结局,可能是因为,当我对一件事非常有热情的时候,这些人被我感动过来了。但是,他们一旦和我深入接触后,尤其是即时聊天工具这种亲密接触和交流后,他们发现,我并没有对这件事情有专注的热情。我还是那个当年他们看到的非常有热情的人,但是,我热情的点已经换了192个。而再也没有回到他们当初被我感动的点上。
付了钱给我,加的支付宝经费群,最后居然无视1元或5元的巨额投资,毅然离开的,得对我有多大的失望,才会这样做。
我昨天和老婆聊的就是这个。
我要不要服务别人,要不要回答群里人、社区里人的问题?
以我被奶奶长久教育得到的习惯,我非常乐于助人,甚至是无脑助人,没有任何回报追求,在助人的过程中,我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心灵满足,有能力可以帮到人,这本身已经使我足够快乐。甚至,即使损坏到自己利益,我也能足够开心。助人,从奶奶到我这里,有点类似于信仰一样的沉甸。
但是,我的“理性思考”让我知道,不能这样。不是说我,不该追求无偿地助人,而是我不应该助人,不管别人给多少钱,都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帮助别人。
我应该服务的只有我自己。即使因此得不到任何钱,会饿死街头。这也是为什么我对福利国家有足够向往的原因。我希望能在一个这样的国家生活:即使我完全不工作,我也可以有饭吃,也可以每天都能读到我想读的书。
能够能在这样的福利国家生活,我大概才可以得到人生真正的救赎和满足。
我最近在B站看鬼畜视频。视频的一大串“NONONONONONO”的拒绝,让我莫名其妙地非常开心。我真的非常想对这个世界不停地说NO。
回题,或者说,我简化一下,我们昨晚的讨论。
一开始,我们有了个问题:
1、有人退出支付宝付费群了,因为我在里面压根不回答任何问题。
2、我要不要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3、回答别人的问题,可以赚到钱,又可以积累问题的解决方案,两全其美,应该做啊。
4、学一个算法,就想想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学一个算法,再想想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不断地学习积累算法,不断地能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选择。
5、把算法换成产品,上面的学习算法的方式,其实和外包给别人做产品的逻辑一样,做过的产品越多,积累的不同方案的产品代码越多,后面就可以应对更多的产品需求,也会做得越来越轻松。
6、以此推下去,像微信这样的只有一个产品的做法则是错误,微信或者很多伟大产品的公司,没有任何人可以统管产品里面足够多的部分。相反,这些大公司都在不断地分解,最后每个员工只能做他被分配的那一部分,捞过界,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做法。
7、积累更多的解决方案,应该不会是错的。而把人限制在固定的小块范围里,则应该是不人道的。
8、以上的“理性分析”毛用没有,我老婆不喜欢兼顾,只喜欢专攻。只是,喜欢专攻的人,一直有一个巨大的恐惧,完全按自己的喜好来专攻,万一根本赚不到钱怎么办?
9、专攻,全世界只有你自己一个人需要的问题,是很困难的。能满足你,多多少少也能满足到另一些人,虽然在人群的比例中可能非常少。但,只要扩大广告范围,让知道你的人群总数足够大,即使比例不变,最后可能还是可以聚起足够的绝对人数数量。70亿人的百分一是7000万,千分一是700万,万分一是70万,十万分一是7万,七十万分一是1万。但凡每个月,在七十万人里有一个人愿意给我5块钱,我的有收入就能有5万,就能满足我生活所需。我并不需要人人都喜欢我需要我,在14亿人口的中国里,我只需要有2000人喜欢我就足够了。
10、我希望自己可以把100%的时间和生命去做事,而无需浪费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包括销售和管理。
11、而现在,我希望我能用我全部的时间去读书,读算法书。我也会去解决问题,但可能只是为了暂时解决一下生活需钱。我会尽一切可能立马回来继续读书,读算法书。
长久一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怎么努力,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比一座万达商城更值钱。当然,身价几百亿的人可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已经实现了。问题是,像我这样的千千万万星斗市民,该怎么做呢?
我目前的结论是:作为信息的传承者。所以,我目前唯一能让我自己足够High的事情只有一件:读书。我会让自己所有的人生时间尽可能只拿来读书,目前的主要目标是算法,所以我现在生活的原则就是:只读算法。不做事,不助人,不答疑,不赚钱,只读书,只读算法。
https://github.com/bkbabydp/algorithm
自由算法社区,最近加了很多算法好友,大家决定开个代码仓库一起玩玩,有兴趣一起提供算法代码的朋友不妨进来聊聊😄
http://startupclass.club/steps/3
创业中违反直觉的地方,以及如何获得好的创业点子
这个绝对值得一看,Paul Graham,Y Combinator的创始人
老毛病又犯:总想等自己更强一些再来写文章。NO,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写,甚至是一天写几篇。不要去关心自己现在的水平,不要去关心文章写出来的质量。别人爱看不看,明白写对自己的提高有绝对帮助,这比什么都更重要。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啊哈!算法》,效率极低。放假期间的效率,还比不上我在上下班公车上看的效率。所以,基本上,我可以断言,一个人活得多憋屈,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自作自受。自杀式放纵,真是神也挡不住的事情。
《啊哈!算法》现在看到152页。以后我会一天报一次进度,甚至是一天报几次进度。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不报进度导致我越来越废柴。
看《啊哈!算法》,再一次非常幸运地中了大奖。书里面举的有关算法的旅行和地图例子,刚好就是我现在手对上的项目所能用上的。这再一次坚定我最近定下的想法:看书,是实战的最好捷径。
《啊哈!算法》对传统算法进行了部分简化,虽然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是简化后更容易理解,绝对是算法入门的好选择。我用书上的例子来给三岁儿子讲算法,儿子也听得津津有味。那些觉得自己数学不好不能学算法的人,可以自己一边墙角洗洗睡了。
152页的内容,已经讲了桶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队列、栈、链表、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马上要讲到的是Flyd-Warshall算法。
因为例子好玩又实用,算法的原理步聚配合着数据表,一步一表地讲解,理解起来毫不费力。即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人,都能理解个大概,再找人交流一下,基本就能完全明白。
这次放假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是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根本问题是读书太少,也认识到即使读书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是可以难到绝大多数人,而我只需要读得下去就能产生优势,生活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容易简单太多。
我之前也担心,光读书会不会得不到技术界的普遍认同而使自己得不到足够的人脉助力支持。但昨天看了YC创业课关于垄断的内容,我觉得可以让把只想读算法书不想做任何实践也不想做任何答疑的人聚在我身边,把这些人先垄断在我手上,再寻求下一步的发展。只读算法书,这么奇怪的策略,我相信不会有那多竞争者敢这么干。
《啊哈!算法》,246页,读完:)一天读完90页:)之所以看得这么快,是因为老婆今天就要回娘家,希望让她能把这书带过去看,所以我在昨晚读完了再睡。
后面的内容里,最有意思的是邻接表。与邻接矩阵不一样的数据结构。有些算法依赖于邻接表这种数据结构来降低时间复杂度。也就是说,一个算法可能会因为数据结构的不同而使得计算时间降低一个量级。比如,算法不变,数据结构从邻接矩阵换成邻接表,就可以把计算时间从122天降低到27秒。
尤其可见,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将会极大地节省人类资源和寿命。
书里面还是有些算法没有完全读明白。关于树的,后面相对复杂一点的算法。我不会在现在就费力去搞明白它。而是会接着读下一本算法书《算法》。我甚至刻意不让自己去记住没看明白的算法的名字。
我要克服此刻就要把所有事情搞明白的恐惧,我要习惯于在无知中前行。
通过更大的总量,来填补局部质量的不足。
尽快在总量上占优,再回来进行局部质量的优化。
这就是我目前在刻意尝试的技术学习(甚至是一切领域的成长提高)方法:只读书。当然,书的领域方向也会有所选择。比如在技术学习上,我只攻算法。业内人士会非常容易知道,什么方向的学习将会是最值钱的,然后就每天只读那个方向的书就可以了。
我目前会尽可能把所有业余时间拿来读算法书。而在工作时间就尽可能拿来读React Native的书(工作项目需要)。
只读XX书,是我最近的人生原则“包贵”的具体表现行为。 包:读书 贵:跳槽 在技术开发这块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读算法书。
那为什么是只读算法,而不是读算法书就好了呢?因为,生活中总是有太多事情在干扰。比如我春节放假7天,放假前我就已经把《啊哈!算法》读到74页。而且我在放假前一天,下班回家坐车的路上,就读了17页。 我本来预估自己至少能在假期里读350页算法书。 结果在春节放假过去的5天里,我才读了78页。对,完全和我放假前一天的阅读量差不多。放假的日子里,我的效率变得极其低下。
低效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时间的缺少。相反,我在放假期间,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只是我完全没有用来读算法书而已。
所以“读”和“只读”之间,有着巨大的行为差异。也就会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昨天,我就试图努力做到“只读算法”。人坐在健身椅上,除了健身就是读算法书,尽可能不让自己去干别的。 过程非常辛苦,还是会不断地去刷手机上的各种社交媒体,还是会想打开B站看看,甚至想找点小说看看,打打游戏,最后还想找点东西吃吃。 我还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坐回健身椅上,做10个仰卧起坐,再重新读算法书。
即使是这样,昨天,白天也只读了40页。到了晚上,自己又是各种弄其它东西,带儿子洗澡、看书,一直弄到11点。然后才开始重新坐下来继续读书,一口气读完剩下50多页。一直读到2:27。效率还是很低,一个小时读26页左右。《啊哈!算法》里面有大量的图解和代码展示,如果是《算法》的话,效率会进一步降低。
只读,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学习成长方式。我会继续试验下去,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最容易轻松的成长路径,再把它介绍给全世界,让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本来说每天都写1-3篇总结的,如你们看到的,我又再一次“想到做不到”了。 不过,没关系啦,虽然每次都做不到我所想的全部,但每次能做到一点点,加起来就比很多什么都不想的人多很多了。
这周老婆回娘家了。作为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生活全面崩溃,做什么事情的效率都暴跌。所以每天晚上给老婆打电话,我都会说:生活不能自理,格外想你。
先报一下算法阅读的进度: 《算法》从195页读到了220页。一周只读了25页。而且是只读字,完全不去思考不去理解地读。我今晚打算通宵再读2、3页啦,虽然明天还得加班赶React Native的项目。 唉,JavaScript写起来真不是一般的坑爹啊。当然,也和我的无知有关,买了本《JavaScript DOM编程艺术(第2版)》,一直一页都没看过。还顺了同事的《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3版)》,放我工位上,也没看。虽然完全不懂JS,但项目差不多开发完了,所以我觉得React Native还是很神奇的,和我一样神奇:)
那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讲讲我看的那25页《算法》讲了什么算法呢? 不会啦,自己看书去吧。书上有的东西,我自己又一点都不理解,再给你们敲一遍,能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扯扯读算法书有什么用。 很有用。 我最近解决的项目问题的思路,基本来源于算法书。总是卡半天没辙,突然想起一点点算法书上的内容,然后就找到了React Native项目问题的解决路子。 很奇怪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可能是脑子被算法书改造得适合处理编程问题吧。我猜,大概是这样的。
我们聊点好玩的,本来打算单独写个文章的,可是标题不知道用什么好,就干脆放这里算了。以我目前的认知,读比写更重要,我还是省点写文章的时间多读书吧。 爱我的人,会看到。不爱我的人,看不看到,其实也就无所谓了。以前,我会很担心有人不喜欢我。自从读算法书以来,没这个担心了。还有那么多算法书等着我读呢,担心这么无聊的问题关嘛啊。
我们可以在React Native里面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显示不同的View。
光一个页面,我现在就写了217行样式。页面我还没写完。不过,后面基本就是苦力活了。
我知道有很多人随便做都能比我做得更好。但他们就是不做啊:) 好了,我读算法书去了,下次再见。
多数知道比我多的人没我赚得多。交易场上,知识的作用微乎其微。相反,思维原则反而重要太多。
我不打算修改我的交易,所以就没有了和一般人讨论交易的兴趣。如果我要修改我的交易,我有自己的圈子和固定人群。而我只需要直接问他们意见就可以,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进入到我的交流队列里。
交易很无聊的,我们还是聊聊算法吧,算法好玩多了:)
很久没遇到楼主这样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了,快速浏览了楼主的老帖子,求教育 1, 90%以上做期货的账户是亏钱的,意味着你比多数人赚的多,还是没什么卵用。 2, 思维是很重要,知识作用是微乎其微 ,这是废话,是人都知道。你一个做技术分析的要毛线知识。做基本面分析才需要知识和信息。 3,没人叫你修改你自己的交易,不要自我代入 4,你的交易圈子也算圈子? 5,”直接问他们意见就可以“,对于钱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就简单的问别人吗? 6,“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进入到我的交流队列里”,首先,大家都是普通人,不要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其次,真正实打实的能赚钱的东西我会和你交流吗?吹吹水可以 7,”交易很无聊的“,这句话来源于索罗斯:真正好的投资都是无聊的。验证了楼主对索罗斯的崇拜。 8,个人觉的算法很无聊的,你每天看几页算法就觉的好玩了。你不学数学,光看那些东西有个屁用。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打算什么时候看? 你个做技术分析的,看过分形几何吗? 要不我们聊聊数学?装逼过头了。 最后,希望楼主低头说话,夹起尾巴做人,世界是很大的。同时楼主的好学精神倒是对我触动很大,这种冲劲和自信,用在学习工作上,当然是好事。
我之前打算读完《算法》后,就读《程序员的数学》,然后是《程序员的数学2》,然后是《具体数学》,再看看要不要补读一些其它数学书。
后来觉得,反正读了也读不懂,先读什么其实也就不重要了。于是还是决定《算法》读完后,直接读《算法导论》,然后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然后再看看要不要读别的算法书,或者转读数学书。
读书,就只是为了读书了。有用没用的已经不管了。因为我怀疑我一辈子都不能以算法作为我的工作。
但是,没关系啦,就读读嘛。
以后我们都不聊交易了吧。一起聊聊算法,聊聊数学,这多好啊。我现在的主要兴趣都在这两个上了。
31楼 @清醒疯子 不刻意的读书是比较好的,迫于生计的读书确实可悲,早干嘛去了。关于功利性,高中爱好涂鸦,喜欢画飞机坦克,书上画满了,记得大一有一门课叫工程制图,基本没听课和看书备考,轻轻松松97,总结来看这种非下意识的学习比专业的培训不知道高多少倍。关键是兴趣和重复练习。楼主说可能一辈子用不到算法,是自谦的,以楼主这么清醒有目标和规划的个性来看。
36楼 @沃尘丰 你说话逻辑都搞不清,1:听电台不也是听说 2:你是想打hedge fund,你所说的huge fund,得有多huge? 3:对冲基金经理就很叼了?这种人烂大街的多,一年业绩不行清盘之后,转行回去打杂的多的数不清。4:蓝精灵说的话就很可信?蓝精灵也会吹牛B的,也会骗散户的。 最后问你一句,你是文科生吗?
哈哈哈哈,说好的一日三记呢。唉,臣妾做不到,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最近想明白了一点:即使我的目标都没有完成,但这种不断地小短期冲刺,还是可以让我总体进步非常多。嗯,这样也可以了。
这周从221页读到274页,53页。一统计,才知道有这么多,比上周翻了一倍有多,吓了自己一跳。其实上周25页的记录是很容易超越的,因为我26号一天就看了11页。
275页开始讲红黑二叉查找树,这真是让我万分激动。曾经我一再认为自己不可能去了解“红黑树”究竟是什么鬼东西。
这个周末要去接老婆儿子回深圳,我估计在火车上可以看不少。
算法阅读这个经历对我的改变非常多。一开始,我只是硬着头皮看。现在虽然还是很多看不懂,但我居然慢慢地看出兴趣来了。不去想把算法看懂,不去理解,不去做练习,不去敲代码实现,甚至都不和人讨论,就只是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居然能看出兴趣来。十分神奇。
我猜,可能是因为一直在给大脑输入算法类的信息,大脑已经本能地建立起一些简单的算法模型,所以对算法类信息的亲和度提高了。
以此来推,不管是什么领域,只要我们硬着头皮看起书来,或者和别人多交流,或者自己试一试做一做,慢慢地,大脑自己会本能地改变成适合这个领域的结构。
其它行为的成本都太高,我觉得,读书是成本最低的路径。
我目前只读算法书,如果大家想找人一起读其它书,可以加一下知乎郭大路的阅读爱好者群173202542。里面是一群每天都读很多书的人,他们还很会生活很会玩。他们还写读书笔记,当年群里就已经有几千份读书笔记了。
这周,我又退了一个自己建的百人微信群。建了一个新群,现在只有31人。这次不会再把这个群的二维码放出来。
在之前的百人微信群里,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一位带我玩起了Keep。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一组HIIT燃烧我积存的脂肪。一位带我玩起了英语趣配音。我发现,英语趣配音的语言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我。不停地跟着视频重复念一句台词,直到语调、语速都完全重合。这对我来说,非常简单,非常适合我。我打算学日语也用这种方式来进行。
因为这两位朋友,我重新调整了作息时间。现在每天,算法依然是时间精力的重点倾斜对象。不过现在会拿出固定的时间的健身和学日语、英语。
这周,遇到很多新朋友,新事情,每位朋友、每件事情,都再次优化了我自己的行为系统,让我变得更好了。
乱谈:
1、开发同事频繁变更的情况下,怎么完成开发进度?
A: 我觉得基本上就木有任何办法的。事情那么多,人不断地抽出塞进,光交接和熟悉都要浪费非常多时间。另外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因素是,别人的进出,其实会对留在团队里人有非常大的影响。人会慢慢变得松懈起来。因为做得又好又多的人会被调走,而调进来的人,在熟悉源码、产品的阶段,又不大可能比留守的人做得更好。对于没追求的人,在没压力的状态下,就很容易垮下去了。那么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辅助好工作交接,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是多找留守的同事聊聊开发的情况,让留守同事保持开发的热度,不要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冷下去。
2、专心搞技术的人,怎样才能赚到足够多的钱?
A: 我以前一直担心,专心搞技术的人很容易吃哑巴亏。会被能说会道的管理人员捞光好处。与钱、权无缘。专心技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人际关系不活跃,报价方过于单一,而导致老是卖不出好价钱。从这个角度,改善的方向就很清晰啦:让足够多的人给你报价。所以,我觉得,技术人,可以适当地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做过什么、能做什么,让更可能多的人可以找得到你,可以向你报价。方式有很多,比如推广自己写的技术博客,比如加一些圈内的技术微信群,比如用赤兔,比如建支付宝经费群等等。
如果你想参与乱谈,可以加我微信: qingxingfengzi,提醒我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