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叫拖延症。当你想做一件事觉得那件事比较痛苦,那你就会去找一个稍微舒服的去做做。但是做舒服的事会让你对没有做这件事产生更大的痛苦,于是你又继续去做一点让你舒服的事。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想办法告诉自己我只学5分钟。然后行动起来。
第二种是见识太少,没见过非凡的东西可以达到什么境界。解决办法就是多看点书吧,见识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尤其是要读点有难度的书。科幻小说,网络小说什么的达不到这个效果。
玩游戏度过......,不过现在我会对过去的我这样建议: 1. 多看书 2. 学好英语 3. 打好计算机基础 4. 大学就要开始做项目
至于读书不过脑子解决起来很简单,看半小时就停下来复述一遍,晚上把白天看的东西写下来,有机会就讲给别人听。 没什么可以学习的还是说明看到东西太少,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到你不可能学完的。 比如找个现代编程语言学一下,然后找个框架做个网站玩玩,或者做个APP等等
因为人有惰性,俺的做法是想办法创建具有强约束的环境,让他人来推动学习。
什么是强约束呢,比如说,学到一定程度了,我就去接单子,接单子的话,有钱(回报),有时间限制(强约束),有资源限制,有人催,做得好有反馈,做不好有代价。做产品的话,尽量与刺头型产品经理合作,磨产品,尽量与刺头性客户磨。
把自己放在强约束环境下,做好了有奖励,做差了有惩罚,逼着自己不断前景。这样试了几年,感觉进步巨大。
学生时代也是,瞎折腾。搞公司,写小说,写书 ...... 做有真实外界反馈的事情,存在硬约束,可以获得利益,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想办法在一个事情里发掘美感与使命感。
俺大学本科是材料学,直到研一本专业都在瞎糊弄,研二时,突然发现本专业还是蛮有意思的,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角度 —— build the world atom by atom,然后把本科到研究生的书,教材全抛出来,认认真真的全部学了一遍。上学的同时,也在创业,搞IT,那就是另外一个信念,build the world bit by bit。
再尝试在技术中寻找美的一面,比如说,以图像旋转缩放那个框来说,我前后实现了好多种语言好多种版本,最开始的版本都是上千行代码,体验,可维护性很差。后来把线性代数复习了几遍后,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个新想法(正交分解),新想法的版本最后只用了三四百行代码,写完后,感觉特别爽,能爽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