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到3年多前,坐着飞机,揣着我的PR VISA,怀着忐忑的心情,飞向南半球的袋鼠国。
将近10个小时的飞机,大家都很无聊,开始跟旁边的老外攀谈起来。 白人,衣着休闲,个子不高,略胖,年约40多吧,但一看就是一副闯荡江湖的模样。 我问他对中国印象如何,他说很好啊。我听了笑了笑,以为他只是出于礼貌性的回答。 言谈中得知,他有自己的机械公司,在中国有供应商,也有甲方。 甲方是给中国的铁路部门,他为他们提供某种火车零件。 中国不是他唯一做生意的地方,他也几乎是满世界的跑,在不少地方有生意。 他说跟其他地方相比(可能是亚非拉),中国感觉很安全,市场机会也好,跟中国人做生意很安心。他的vendor跟甲方经常请他吃火锅喝酒,他很高兴。 看着他一脸诚挚的表情,我才确认他刚刚说的中国好是真心的。
不少坛子里头的码农都以为澳洲的IT不错。事实是,的确,澳洲IT工资比较高,高于平均水平。由于澳元汇率比人民币贵,所以找到专业工后,日子还是ok的。 但是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就是,澳洲的IT生态环境远不如国内多样化。 有一些在国内高薪的 IT 工作,在澳洲可能很难找到工作,因为他们都被 out sourcing 到中国,印度和东欧了。 譬如 Cobol 这类语言,都是银行的小型机大型机上用的。听起来很好很强大吧。 事实上,由于这些技术都控制在大公司,如IBM,HP,富士通手里,这些大公司都是全球化布局的。他们在中国,印度都有很完善的很大的研发中心。 而银行的IT化比较早,外包也做得很成熟了。所以 Cobol 人才在国内可能是香饽饽,在澳洲反而很难找到工作。 譬如在国内还有不少做 Embedded 开发,做在 Driver 开发的,什么做通讯设备开发的。很抱歉,澳洲这样的小国,不会有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通讯公司的。 澳洲的 IT 工作比较多的是神马呢?就码农而言,做网站的都要求前端开发技巧。这里也有不少对 web 开发人员的要求一般是 fullstack end to end 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澳洲的市场比较小。一个小的市场,是不可能产生出那种成为 infrastructure 类互联网公司。 神马是 infrastructure 类的互联网公司,就是 facebook,ebay,google 这类,离开他们,你几乎就不能上网的。 在中国就有腾讯,淘宝/支付宝,百度等等。 澳洲这类的 infrastructure 公司基本是空白,基本靠美国。实际上,不仅仅是澳洲,很多欧洲国家都没有自己的社交网络。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公司;原因之二,即使有,他们也很难竞争过美国公司。
有不少在澳洲念书的留学生,都以为自己的 IT 水平高过国内,实际上这是没有见过世面,夜郎自大的一种表现。 不少澳洲的公司都说自己要big data,其实我都觉得有点好笑。 市场的大小,就是决定你数据大小的一个基本因素。想想今年淘宝的双11交易量有多大,350亿。 我觉得淘宝/支付宝的大数据支撑水平不在澳洲任何公司之下,相反应该是超过他们很多。 而腾讯,新浪,甚至360这些公司,比任何一家澳洲互联网企业,都更有资格谈论 big data。
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内的程序员随时可以接触到很新很top的资讯,这点不会比澳洲差。 澳洲的程序员唯一优势,可能只是英文好一些,看得快一些。
这都有点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一说起中国大,人口多,互联网闭关锁国,大家往往都是皱眉头的。实际上,这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 IT 水平不差的,因为几乎每一个大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起码都至少有一个对应的中国公司,有时候是多个。 有些中国公司是抄袭美国公司的,可是做得比美国原版的还好。 最简单的例子是Paypal vs 支付宝,最具争议的例子可能是 Twitter vs 微博。 如果你还是一味地说他们是靠关系的,垄断企业。实际上,淘宝/支付宝的 UI 比 Ebay/Paypal 做得好太多。 Ebay /Paypal 如果不是前一阵子改版,整个感觉就十分 2000 年。 你觉得神马公司会一成不变到这样的地步。一个垄断的,没有危机感的公司才会如此。
虽然我还是坚定不移地用 google,但是无可否认百度的本土化做得好很多。另一方面我替 GFW 脸红,但是另外一方面,祖国有这么强大的 IT ,除了码农们的努力,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 GFW。
而近年来,中国也有一些伪原创类的公司出现了。譬如小米。我知道大家都狠不屑,但是他们的估值是100亿美元,而 Nokia 卖给微软才 7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 1) 这个报价是包括了 Nokia 的生产线的。我们都知道,小米就是软件+硬件设计,没有生产线的。 2)小米只卖中国,只做中国市场。Nokia 卖全球。
小米相对于 Nokia 的“溢价”(是否能称其为溢价,实在有待商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中国市场。是的,不仅仅是中国码农便宜,而是中国市场!
大家都说 Facebook,Twitter 是因为 GFW 不登陆中国市场;不一定如此。更深刻原因可能是文化。
他们都是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对于中国文化,无论古文化,流行文化都不太懂的;你不得不承认,本土公司更懂中国。 譬如,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老外需要费多大劲才能理解什么是双 11 光棍节,然后发现这个不是节日的时间都可以忽悠出350亿交易额出来? 对于老外而言,这是否都有点天方夜谭。所以,什么时候 google 开始有双 11 的 Doodle 了,我们才可说互联网的西方中心主义开始改变。
好的,接着,我要聊聊规模经济跟互联网经济了。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世界变得更小了,实际上是加剧了全球化。 美国不少成功的 PaaS,SaaS 在吞噬着本地化市场。最简单的例子,越来越多澳洲公司用 Salesforce 做 CRM 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如果我在澳洲自创一个 CRM,我的最大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是世界第一的 Salesforce,不是任何一个澳洲本土公司。 同样的例子有 Airbnb,亚马逊的云服务。他们都是在一个大的市场(美国)做起,验证,然后本土化推广其他国家。 为什么我要注明很大的市场。大家要知道人才,产业都是一个金字塔形的。World class 的企业为什么更多地出现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而不是在什么马尔代夫呢?
市场规模是很重要一个因素。你刚创立一个公司,就说要面向全世界做生意,这是不一定现实的。通常你都是先做本地市场,然后推广到其他地方。 所以在一个很大市场,往往比较容易成事儿。因为他们都聚集了一流的人才,热钱,或者各方面都会比较完善。
但这也不是必须的,反例就是在澳洲这样的小市场,也有 Atlassian,Freelacner 的公司做到世界领先的位置。 互联网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虽然你是小地方,但是如果你能抓住先机,do it right,也能成为 No.1 。
现实就是,那些成为了 infrastructure 的公司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我无法很强而有力地,很科学地论证出大本土市场是大企业的土壤,但是现实中的比例似乎就是如此。
掰了那么多,大家不要以为移民了澳洲就是进了保险箱。实际上,澳洲还是有很多先天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隐忧,大家没有看清楚而已。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会计业开始外包了去一些讲英文的亚洲地区了,譬如菲律宾和印度。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方便,会有更多的外包。
澳洲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平庸,只是环境好一些而已,资源多一些而已。 安逸的地方,人就容易松懈。
然而,正在发生的新一波互联网经济,又会向澳洲提出什么问题?土澳们如何应对?
看角度吧,即便甘地、曼德拉也会被指责,即便希特勒也有人称好。这个世界没有完美!
在我看来,澳洲比中国在大部分方面都要好,我满意澳洲。
话不多说,如果你不觉得你在澳洲过得比中国好,即便当初错误移民,那为什么你还呆在澳洲???
流动从来都是双向的
目前的情况应该还是流向澳洲的更多
哪里适合自己,只有自己最清楚
刚才在手机上没细读,电脑上多扫一遍果然各种逻辑漏洞。这种帖还是速速 nuke 掉吧。
其实从某方面我和你是一致的,你说得这部分没有错啊很对啊。其实我对于灵感吧澳洲吹得天花乱坠也是有点那什么的。其实这玩意儿呢,你懂我懂,坛子上不在澳洲生活的就未必懂了。
回到你的文章,其实互联网说白了是新一轮的工具革新。其实最后还是线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实体经济,线上部分所能够赚到的钱并不是大部分,相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行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而已。这也解释了为啥只有有规模的地方才能发展起来。
话又说回来了,这只是一种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否则印度兄弟就该偷笑了不是?
其实澳洲也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也有些个小公司却做着跨国的生意,不大不小也赚一点钱,能养得起一些个程序员。你也别说得澳洲就像很荒凉一样嘛,IT码农新移民从投出第一份简历到找到工作一般都在3个月内解决,这点来说比其他行业好多了。
其实澳洲这个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少独立好做实验,而且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接近。比如据说很多iOS的游戏公司就是首先拿澳洲市场做实验的,这点我也只是听说。知道的可以上来说个一二。
另外,CHATSWOOD遍地华为的员工……好吧,我知道那都是从中国派来的工(da)程(te)师(wu)。不过有意思的是,好多华为派驻工程师不是已经有了PR就是正在申请PR。前阵子买房的时候,一群的华为太太四处游走大概也算得上是一种奇观吧。
哦,对了,华为为了避免人员流失,规定派驻的工程师不能申请PR,一旦知道就会被开除。之前我老婆不知道,在一个华人妈妈群活动中跟一个华为太太说:哎,你上次看的房子怎么样。结果人家不搭理,后来才知道有这么一茬。
作为一个移民倾向强烈的人,我经常跟我媳妇儿讨论澳洲的好坏,其中我有一个论据就是 1.能移民澳洲的人都是聪明人。2.聪明人都是趋利避害的。3.移民出去的人,如果混不下去,回中国是很容易的事情。4.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回来了呢? 有没有去澳洲又回来的呢?有,我就认识一个。那绝大多数人呢?都在那边呆着,还有几个是快乐的体力劳动者。 澳洲好不好,咱自己适应不适应,一切都不知道,但是趁着年轻,出去闯闯总是对的,最不济,最不济,不就是回家来继续呆着嘛,有什么损失?
其实LZ都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的.我作为个人来讲,也就想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能有自己的房子,新鲜的空气之类的.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多么多么牛逼,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赶超美国成为GDP第一,也就是另外一件事罢了.
你还问他,其实楼主我看主要就是来平衡你造成的影响的,生怕大家把澳洲想像得太超出实际了。
而且你这个回问从逻辑上是有缺陷的, 因为楼主的题目论点并推不出来”(综合)起来中国比澳洲好“这个结论。只是说”(某些方面)中国没有(某些人)想像的那么不堪, 而(某些方面)澳洲也没有(某些人)想像的那么好“。
我只能说,这个题目在陈述一个真理, 其实把”中国“, ”澳洲“换成任何其他两个相对比的对象上,都应该是成立的。
受过辩证法长期熏陶的我们,貌似一看到有互相比较的话题,就认为不3/7开平衡一下的话,别人就会走入极端的万劫不复的境地,其实完全不必如此。而且,其实应该没有人会把一个想得一无是处,另一个胜过天堂的,这实在是多虑了。
客观的说,@灵感之源 前段时间的一些对澳洲的宣传也没有什么很夸张的地方,当然对澳洲的缺点说得少了点,这会让很多喜欢观点平衡的朋友心理上不舒服。 今天楼主描述的很多地方,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并没有特意抹黑澳洲哪里,而且这些缺点都是一些客观存在的硬限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最后只吐一个槽, 那句”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 GFW“ 雷到我了,实在吞咽不下, 喜欢的请随意。 最最后再吐个槽, 我发现接触过的国人里面,没有被辩证法毒害自己思考的基本上十不存一,而且如果你如果告诉他辩证法这玩意有多傻逼,大部分中毒很深的会像看更大SB一样看着你.... (想体检的同学请去马化腾家排队就诊)
说来说去又绕回来了,这个论坛里说移民的话题我觉得还真不是说因为哪个国家IT发达就往那边移,更多是因为生存需求。在工作可以的情况下要求食品、水源、环境的安全,个人权力及财产的保护,宪法不是顶个球的,说到底就是要正常生活。
为什么总会有30以后不能写代码的问题出现?太多公司无节制加班,什么996 887层出不穷,以前还只是说华为中兴加班猛,现在我看不少所谓的创业公司标配都是996,并且声称不苦逼,比华为中兴有过之而无不及嘛,话说就是互联网巨头貌似也不少部门这个德行。这年月要是不经历过996怎么好意思出门跟人说在互联网公司上过班?
有本事不择手段的确实可以在国内搏杀一下,如果谁无底线无节操无脸皮有手段,那叫他来这里吧,这是天堂。
不想排队就诊的这里有一些快速检测辩证法中毒试纸:
测试完可以顺便打个辩证法小疫苗
纯粹开玩笑啊,其实是个人都是很容易陷入这种逻辑陷阱的,而且即使到现在我自己很多亲朋好友还是这样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不代表有敌意,要说辩证法也有好处的,这个有点和宗教类似,可以让人内心平和很多,所以要不要这个东西,是个人的一个选择,扔掉辩证法,很多地方,就要艰难地审视自己观点,有时候也很痛苦的:)
居然有人说中国互联网的闭关锁国是中国的优势;居然有人不以国内互联网大享们不耍流氓就不会玩的所谓“互联网思维”为耻;居然有人说百度的本土化做的比Google好(如果这个本土化指的是审查制度,那算我这句没说)。互联网是打破了地域限制,这句话也同样可以用于澳洲。玩互联网的人不仅仅在网上,他们不是神仙,他们也需要衣食住行,而这些东西是受地域限制的。我没去过澳洲,不知道那里好不好,但我只希望走出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庐山的外面看看庐山到底什么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数据可以对比,心理健康程度,基尼系数,幸福指数,这些数据都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
当然,这也只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有些移民可能精神层面上得不到满足,即便物质条件很好,也没有幸福感。
90后的我来谈谈对移民的看法吧。
1.老一辈为什么移民?我家在温州,一路成长过来,我的父母的朋友,我的同学,亲戚,很多都要么偷渡要么通过亲属关系,去欧洲了。解释下,温州人偷渡出去,主要去欧洲,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主。巴黎的华人中,据说有80%是温州人,现在法国对温州人的签证卡得很死,跟福建人去日本差不多。 我的理解是,老一辈偷渡出出,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混不下去了,不得已。他们在欧洲,也是混得有好有坏。 好的,比如我母亲的同学,现在法国藉,在国内办厂,光是办同学会就出了50W。 中等的,我母亲的朋友,因为丈夫出轨,当没离婚,只好去意大利,现在意大利买了房子,也是别墅吧,开了店,生活无大碍,挺不错。但是,上次回国受刺激了。她的亲姐妹,基本上挣的钱都比她多。 差的,我的表姐,刚出国,打黑工,回来哭诉,太苦。 基本上,去欧洲的人,都比较能吃苦吧。都比较累。欧洲比较特殊,歧视很严重,但是你要是从小在那儿长大的话,还是有挚友的,美国的话,好像华人都跟华人在一起的样子。
2.还是老一辈,非偷渡,投资移民,基本去了加拿大,美国。 还是我母亲的同学,家里办大企业,现在全家移民加拿大,通过微信联系朋友,天天晒别墅。
3.年轻一代,父母投资移民,在加拿大,美国成长的。 还是那位我母亲的同学,她问她的儿子,要在中国还是加拿大,她儿子选在加拿大,因为没有那么多考试,还能学自己感兴趣的。
4.年轻一代,我的同学,在美国读大学,回国工作。 我的该同学是土豪,他家好像是通用的零配件供应商,反正很有钱,开保时捷什么的。在美国留学,然后回国。我认为,土豪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无所谓的。
5.年轻一代,80后创业,巴西。 我母亲那个在意大利的朋友的小舅子,去巴西创业,去年回国,带回来100W美元,买房子直接现金,全款。今年因为心脏病,回国治疗了。
最后,我想说,在国外混得好坏,跟自身有关,环境只是一个因素。在国内,也是一样。做生意,永远是一部分人挣钱,一部分人亏。
其实我是赞同 @sumtec 和 @minddriven 关于澳洲的客观情况的。
说我夸张或者不说澳洲的缺点那些部分,我就完全不能同意了。嫖娼完了还去报警。不想继续谈这个。
美国是一个英雄地,中国也是一个英雄地。 所谓英雄地,就是每个英雄下面有很多个狗熊垫底。
中国跟美国是最不相似但又最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有最坏,跟最好的东西。
澳洲是一个boring的地方,除了海滩,还是海滩。
作为一个不太有天分的人,不是这2代那2代的,还是应该有点自知之明:哪儿凉快上哪呆着。
有人说我是在搞平衡,玩辩证法,这点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还情愿你们骂我是北邮的。
在一个凉快加上有点boaring的地方,产生了观察。闲暇之余,写了几个字儿,博君一笑而已。
还望各位海涵,指正。
关于无聊,我之前写的澳洲生活宝典说过,关键在于自己,各种乐子可以玩。
海边钓鱼、帆船、游艇、滑浪,森林公园野餐烧烤,长途旅行观光露营,一样可以看电影去酒吧夜生活,一样看各种艺术展览,各种现场比赛,各种街头文化。。。
这里崇尚的是自由自在,各自各精彩的生活,在中国是习惯了结群玩,来这里当然有落差了。如果你在中国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都来这里了,你还会觉得boring吗?说到底还是个人心态问题,不是这个国家的问题。
更何况,这里吸毒嫖赌都是合法,你干不干是你的选择了。
真玩宅,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觉得无聊,何况,你在中国去海滩等地方多麻烦?在这里半个小时就可以各个海滩森林公园了。
在移民若干年后的一天,我反省了一下自己一天用的是什么软件最多。
作为一个干 Python/JS 的,Mac 上用的是 Sublime Text 2,Chorme 最多,然后是 QQ。 听歌的,用 Spotify,还有豆瓣FM。 iPhone 上用的最多是 Flipboard,然后是微信,微博,还有 Safari 和 Camara+。
吃了各国的美食,还是发现自己的肠胃最适合家乡的粤菜。 sip 一口 Mocha,发现自己想喝的是珍珠奶茶。
我认识的人当中,有一些 ABC 是想极力去除自己的亚洲/中国元素的。 每次我都想笑,中国元素已经在你的 DNA 里头了,你又如何解脱? 香港人的态度是最有趣的。如果说 n 年前,他们都不大瞧得起大陆人,现在他们都说自己是港灿。如今呢?大家都还煲 TVB 么?都改看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了。
蓦然回首,我不是一个澳洲人,只是一个生活在澳洲的中国人而已。如果生活在澳洲,如果我有子女的话,不知道他们会否变成 ABC。反正我不会。实际上,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最facinating 的地方,是大家都有不同的海外文化背景。中国在当今,不算盛世,也算是在迈向盛世,这点我十分自豪。
中国制造,这是一个很具争议的词语,同时很有爆点。对于每一个华人而言都是。
澳洲大街上开始奔跑越来越多的棒子车。他们从一开始被嘲笑,不被接受,到现在的开始被认可。这个过程,以前的日本车上发生过,不久的将来,我将肯定会在中国品牌的汽车上发生。其实我想说的就是很简单。Engineering 领域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投入了时间跟精力,就是会有收获的,与国别无关。
若排斥国货,我们是否会排斥自己写的代码?因为他们都是中国制造。做中国汽车的人,他们不过是另外一帮跟我们不同专业,勤勤恳恳也不算太笨的人而已。
其实更多时候,我是排斥差的代码,提倡好的代码,不看国别的。
你看你激动啥啊,极端了吧。来,我指出你那个介绍帖子里面的小问题:Holden马上要退出澳洲了,所以澳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没有本土车企了。从这点来说,我一点也不避讳澳洲的问题。另外澳洲房价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跟国内帝都魔都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也不是说没有劣势。
反正呢,要移民的人一定要想清楚了,不要头脑一热什么都不想就跑。你要想好你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如果想来淘金那就算了。如果你是基于一些国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而选择移民的话,也要想好这里会有很多的困难。当然了,下一代在这里会比较幸福一些的。至少没有什么吸入PM2.5得肺癌的可能性,也不会有被拐骗的问题。
澳洲大街上开始奔跑越来越多的棒子车。他们从一开始被嘲笑,不被接受,到现在的开始被认可。这个过程,以前的日本车上发生过,不久的将来,我将肯定会在中国品牌的汽车上发生。其实我想说的就是很简单。Engineering 领域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投入了时间跟精力,就是会有收获的,与国别无关。
这一件事情要发生估计还有点时日,因为本土品牌就那么几个战斗力为5的渣,唯一能看好的就是奇瑞和荣威。不过汽车这个产业,别人把持着核心技术,人力成本优势各个品牌之间的差距并不会那么大(如果都弄得好的话)。至少,你至少先要跨越韩日两个障碍。
@minddriven 讲国内IT部分基本认同。但是祖国的IT强 ,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 GFW?这个逻辑实在是太奇怪了,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文中主要谈的是IT产业对比,不过即便是码农选择定居地,IT大环境也只是一个方面而已,还有自然环境、物价水平、小孩教育、私产和人身自由等等。几个人搞移动互联网创业,当然国内机会好。
还有盛世,一个全民戴着口罩的“盛世” 那还真是挺滑稽的。
感谢a感谢b感谢c,都是有点讽刺的意味的句式。
甚至英文当中的 thanks to,其实日产生活大家用的时候,都很难语不语带讽刺。
当然文中的是有点中性的。GFW 客观而言,除了让大家不方便,还是对于那几大网站有助力的。
67楼 @minddriven 难以同意你的观点。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的形成得益于科技进步、电脑普及、网民的高速增长,这些都与GFW何干?GFW除了有闭关锁国、掩耳盗铃的作用,我还真没发现有啥积极的意义。
68楼 @玉楼 我一直有个奇怪的观点,中国的IT和互联网强大,应该归功于电子政务。虽然整个过程浪费极大,电子政务本身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也都一般,但通过电子政务过程的投资,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网络,计算机对普通人不那么陌生了。
但GFW肯定是阻碍。没有GFW,中国互联网一样会好,而且不是今天这种山寨式的好。比如淘宝面对ebay易趣,并没有GFW影响,但仍然是淘宝胜利。除了百度和新浪微博,其他公司受的GFW好处并不大。这方面的例子还可以参考俄罗斯,日本,韩国,凡是有自己语言和独特文化的地方,都没法被美国互联网公司直接覆盖。而澳洲,加拿大这种英语国家则完全被覆盖。
要是没GFW,没准中国早就出了真正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了。有GFW反而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困在了中国。真可惜。
69楼 @virushuo 不大同意你的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微博,还有当初的开心网,起步阶段都是比较脆弱的。如果不是某些政策,当初大家可能直接注册 Facebook 跟 Twitter 了。实际上,某些政策也成为某些海外巨头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阻碍。
国内那些巨头(我认为他们已经是世界级的,从处理的数据量大小来看),那“三个字”并不会成为他们走向国际市场障碍。因为,屏蔽是非对称的,巨头完全可以在海外另设服务器,然后专门针对海外市场。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其一,国内市场已经很大,而且想象空间更大。其二,实际上,国内的巨头们在国内市场上也争夺很厉害。譬如微信也不安分做 IM,还跨界支付。
另外,我始终觉得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这在 Social Networking 类的更为明显。
既然喜欢给长城洗地,就别遮遮掩掩的搞什么二分法,辩证法,就该这样说:全中国网民都应该膜拜感谢长城,要是没有长城让上边放心,中国的互联网早被整个掐掉了。例子嘛,请看大朝鲜局域网
起步阶段很弱,哪家公司起步的时候不弱,人家怎么就能做大,不要给自己搓找借口了
既然喜欢给长城洗地,就别遮遮掩掩的搞什么二分法,辩证法,就该这样说:全中国网民都应该膜拜感谢长城,要是没有长城让上边放心,中国的互联网早被整个掐掉了。例子嘛,请看大朝鲜局域网
77楼 @minddriven 不同意就不同意,干嘛遮遮掩掩的还要“不大同意”。
按照你的说法,人们早先都直接注册了myspaces,为什么还有facebook的兴起?这种都是党国偷换概念的常用手法,当然,我相信你是真这么想的。
如果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是地方经济兴起的原因,那么干嘛还加入WTO?整个闭关锁国不是更好了,汽车也最好不要外国的,全一水的红旗解放,飞机也不要波音空客,一水的运10。
83楼 @virushuo 我要说多少遍,你才看到“客观上有助力”上是有“客观”两个字的。“客观上”,翻译成英文,在此不是 objective,而是 unintentional,“无意的” 。“三个字”并不是一个真的拿来提振经济的做法,只是一个check的工具啊。
既然大家真的要我画公仔画出肠子,也只好如此了:
ZF同学其实不太关心在网站到底是洋人开的还是国人开的,他只关心一件事儿,就是备案,服务器必须留在北京,随时可以数据挖掘你的资料,掌控你。如果从纯粹做生意角度而言,即使是某些洋人同学,其实也是可以无所谓的。
言论自由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基石,你觉得任何一个西方社交网站会违背这个东西么?他们不可能这么干的。他们只是做不了中国市场,美国跟海外的还是很大的,他们也已经是占有率第一了。他们不会为了东方那片森林,而放弃海外的已经得到的西方森林。这个厉害关系,大家都晓得的吧?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个年代,中国市场就是一块外国人进入不得,而等待开垦的处女地。国内巨头只要时间抢得快,跟北京关系好,就能占得先机。事实上,就是,巨头们这几年也越做越大,股票连连上涨。
笑的人除了国内高层,还有就是海外的投资人。老外头脑也转得快:哦,我不能自己进来搞,但是我可以给钱你们搞。资本家不都是理想主义者,有钱赚有甚所谓?
好了,超懂市场经济,超尊重言论自由跟隐私的花旗同学,他们为什么搞了一个凌镜计划出来呢?Facebook, Google, Twitter, Yahoo ... 等等都被凌镜了。这些顶尖的技术人员们都称不知情,他们只能发现自己的服务器被某些落后国家的间谍中了木马;当然花旗技术太高明了,我相信他们是真的发现不了。
掌握那么多信息,搞对冲,炒期货赚大钱。这是屌丝才会想的玩法,大鳄们可不是这么玩儿的。
某朝的做法太明目张胆了,花旗还是高明些。说一套,做一套: 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84楼 @minddriven 客观上这三个字和“基本正确”差不多,就是为了免责用的。
把棱镜和GFW比,这是环球时报之类偷换概念的观点。英文媒体确实都在批评棱镜,但棱镜再不堪,至少是依法建立的,而且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的模式,是可以被舆论公开讨论的。GFW是依据什么建立的没人知道,甚至政府都不承认这东西存在。
在美国的体制下,棱镜是可以被解决的。中国GFW是不能解决的。算了,完全是浪费口舌。我本来以为你在澳洲,多少应该理解这些玩意。没想到完全是环球时报那路数。
86楼 @virushuo 修辞学在西方是博大精深的吧,譬如他们说 government 是 necessary evil 。好一个 evil 还能 necessary,免责声明而且还不容讨论呢。
客观上=基本正确?逻辑没学好吧。
三个字在网上过滤了三个字,但大家都至少知道有三个字啊。在 zh_CN 那么多年了,大家都有于无声处听雷本事。天真的是花旗人民吧。如果不是斯诺登,大家蒙在鼓里呢,怎会知道凌镜。不知道,何来被讨论,被修正。
可以被清理,问题又是怎么建立出来的呢?依法建立的,但是当中的操作到底有多少越过了底线,又有谁知道?算了,完全是浪费口舌。我本以为你在北美,多少都知道什么是 Necessary Evil;而你中国海外背景都有,还不晓得乌鸦一般黑的道理。没想到完全是XX时报没看出究竟没看出门道的路数。
看了半天,发现扯那么多都没在点子上。人就活80多年,工作只是人生一方面,就业环境再好,跨国公司再多,这些其实本质上和你没有太大关系,而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这是衡量幸福指数的基本标准。生活包括哪些方面?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在一个连买个菜喝个牛奶呼吸一口空气都要寻思半天天朝,你比较个啥大型IT公司啊?支付宝小米再大做得再好和你半毛钱关系?你进去了最多也就四五十万一年。有钱赚有命花么?你真的认为这些公司提供的高薪能让你生活质量超过大部分人?
我承认澳洲略为安逸跟不上中国IT发展的速度,但中国互联网公司有其特殊性。毕竟中国互联网公司做的是本土市场,一个大型本土化的局域网不具有和国际互联网的比较标准,做得很好排除这些公司本身确实厉害之外,更大的原因还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游戏app公司出个烂游戏一样可以捞一笔块钱就走?至于澳洲的IT公司,我找工作时间不长,不发表意见,只想说我刚来的时候花了4个星期找到工作,而且做的方向不是擅长的。
以中国人年轻人的天性,尤其在国内煎熬了一段时间的,绝不会因为来到澳洲就认为进了保险箱。我认识的很多人除了自己的工作,也在搞副业,要么做app,要么合伙开公司,要么投资房地产。这些都是在为自己和家庭的未来多一份可能。在中国,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说,这些副业很难实现,但在这里,都是可行的。因为这里周末不加班,因为这里下午最晚六点就下班了,因为这里开公司几乎免费,因为很多很多,归根结底,是这里有规矩,而且是人人都遵守的规矩。例子就不举了,生活中很多很多,尤其是和事业部门打交道的时候。
总的说来,到底再哪生活都取决于自己,有得必有失。比如我07年就放弃了国内的一些connection,期权以及狐朋狗友的聚会去了香港,在旺角呆了快两年觉得香港买房不大可能就和老婆来了澳洲,又放弃了不错的职位和一些深圳香港的朋友关系。因为我和老婆还年轻,暂时没有孩子,父母也支持,所以我们没怎么想就来了。其实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适合来。像 @灵感之源 当年破釜沉舟过来的方式我不推荐。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过来探探路,反正不喜欢再回去也不迟。找到工作了再把家里人接过来。单身的就去大学里面找吧,妹子很多的。
我觉得LZ说的很多都是对的。瞥一眼现在的互联网行业,能有独立生态系统的也只有中国和美国了。在技术上有追求的话,中美两国是不二的选择,像淘宝双11促销,我估计世界上能做到这个的公司是不多的,就连12306的现在的技术肯定也比国外很多IT公司强大一点。而且抛开论坛的政治正确,我认为中国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正是托了GFW的福,文化差异倒是其次。比如台湾作为正统中国文化继承者,他们的互联网也没有什么基础的东西,社交靠FB, Twitter, 雅虎奇摩,搜索靠Google;而大陆却有新浪微博、人人之类的网站。前几年说欧盟准备起诉GFW,并没有提人权自由什么的概念,按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罪名。
但是很多人想着移民的人考虑的并不是哪里技术强去哪里,而是想着怎么生活。GFW使得中国IT技术变得强大,只是它的一个副作用而已,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中国政府对YLZY的恐惧,对公民的不信任,这才是要命的。它发疯似得把bitbucket墙了,有时候把github墙了,对码农造成的不便我就不说了。当然,GFW这玩意儿真的不算什么。中国当下的问题都是非常基本的,比如食品安全,比如空气质量。当我面对GFW时,我起了移民的心,但没有做任何行动。但是当这边的的AQI时常在200以上,时不时爆表的时候,当AQI爆表的那天,我看到我家隔壁的小学照样出操,接受国旗下的洗脑教育时。我想我的后代一定不能生活在这个地方了,才毅然地开始考雅思。
我一个在澳洲读书的同学跟我诉说澳洲的种种不好,希望我在做下一步行动时多想想。即便如此,她还是在为移民而奋斗。而我的决定也是继续为移民而奋斗。只有自己去体会那边的生活,才知道好和不好。我已经看到了中国的好和不好,要再去那边经历一下,才知道哪个适合我。
90楼 @saquer0716 单身的去大学里找说的轻松,没工作的有时间,但是没钱,很难有闲情去大学里面逛荡,都打labor工或者写简历去了。有工作的没时间,根本不可能上课时间去大学。那里也没有BBS论坛贴吧之类,上几个华人论坛的都是移民了的或者工作了的。我以前上班就在大学附近,也没认识一个。
我在澳洲(悉尼)生活7年,入籍1年。现在在中国创业,你们想了解情况可以找我。澳洲的特点是生活安逸,基本不会有大变化。在中国几年一小变,澳洲是五六十年都不变。工资收入也一样,基本上几年就到顶,因为你不是本地人。做IT的只能是高级打工仔,但是在澳洲这个吃大锅饭的社会,你不会感觉自己很牛,因为那个办公室里搞清洁的可能跟你赚的一样多。职业发展的话,从互联网和IT资讯业来说,人脉和行业经验,澳洲都没有优势,远远比不上中美, 甚至比不上新西兰,新西兰有不少很有创意的公司。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澳洲非常合适,只要有钱,在澳洲可以过上非常高质量的生活,当然,前提一定要满足,因为澳洲现在是与瑞士,挪威这些国家齐名的高消费国家,都怪那些年年评宜居城市的榜单。所以去了澳洲,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如果你有老婆的话)。另外本人单身,有人要给我介绍女友的话无任欢迎。^_^
楼主不觉得自己这两句话自相矛盾么?
"另一方面我替 GFW 脸红,但是另外一方面,祖国有这么强大的 IT ,除了码农们的努力,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 GFW。"
"大家都说 Facebook,Twitter 是因为 GFW 不登陆中国市场;不一定如此。更深刻原因可能是文化。"
在帮某个传媒集团打工。
这个集团有美,英,澳三个地方的业务。美,英 都赚钱,澳洲亏钱。
那天跟同事讨论,为何美国会赚钱。一开始我认为是美国的模式更先进,澳洲的模式比较落后。后来一个同事说,并不完全如此,其实澳洲的模式可能更为先进。但因为美国的市场很大,人口总量而言是澳洲的1x倍。 譬如你辛辛苦苦搞一个网站,投入 x 个人,在澳洲面向两千万人,而在美国就是面向接近3亿人。美国的一个小时的流量就是澳洲一天的流量。所以同样的成本,收益却可能差距10倍数。
虽然没有做过认真的调查,但是这个论点基本说服了我。
国内课本张口就说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我们私底下都笑话,甚至都担心人口太多资源不够。
可是,当我来到澳洲,才明白人口多也不一定是坏处(当然国内的情况是如果人均资源能够更多,人口密度小,那就最好了)。
所以,world class 的 IT 产品为何更容易在美国,中国出现,市场大这个因素不可忽视。
我说来说去,这个观点是最重要的。
楼主很中肯不像某些人选择性失明一个劲的吹吹吹 Atlassian 和 Freelancer 算是澳洲领头羊了。不过前面一个现在很多开发都放美国去了,毕业那会有幸拿过后者的 offer 是个不错的公司但是工作环境跟个网吧似的不敢恭维。。。
昨晚刚洗了风扇,看着那些一坨坨黑东西,这可是广州啊不是北京上海啊,这可是室内啊不是大马路边不是工业区啊。
所有说国外不如中国的朋友们啊,你们赶紧都回到中国来啊,我相信这样一定更有利于我移民啊。
我觉得 LZ 说的没错 事实上不仅是澳洲 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于 IT工程师来说 职业发展前景不如中国是很正常的 但有几个人移民是为了追寻"更好职业发展呢"?
移民主要还是因为更好的环境 福利 教育.
109楼 @清醒疯子 其实我想说的是: 有一个 a君,他只吃过桔子,没吃过苹果。然后听别人说苹果如何如何好吃,桔子如何如何难吃;后来他终于忍不住了,去吃苹果;吃了之后,发现苹果并不如别人说的好吃,桔子并不如别人说的难吃。
当然,a 君还在继续吃苹果;而通过观察,不少人吃回桔子去了;还有不少人原来吃桔子的,继续吃苹果;也有不少原来吃苹果的跑去吃桔子了。
后来 a 君发现了,没有说一定是苹果好吃,还是桔子好吃;不同人,不同口味,仅此而已。
当然,不是每个只吃桔子不吃苹果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很多苹果跟桔子都吃过的,也不这样认为。
:)
123楼 @hinobou Fairfax 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说你也知道我在哪家了。
Atlassian 以 java 为主,Freelancer 还会有点 Python / Golang 。
金融领域的你说的是哪家?不会是 IRESS 吧 。。。
我在澳洲念了7年,一毕业就回国了,本来没想过再次出国的。在国内工作了一年半,然后跟初中同学的妹妹结婚。老婆和我在一起之前就打算出国发展,所以结婚半年后就跟她一起去了新西兰。
我那个初中同学跟我是死党,本来想一起到澳洲念书,但阴差阳错他去了新西兰。想我们这样在国外泡了那么久,当中一部分人确实不在乎国内还是国外。我那个同学就是一直有离开新西兰的想法。我有时候其实也蛮想回去的。
我个人其实挺讨厌“这么喜欢中国,滚回去”这种口气。这跟说“这么喜欢国外,滚出去”一样野蛮。这样思考的人很难意识到,他们讨厌东西的本质其实不是人,而是那些野蛮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而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正是自己所讨厌的一份子。如果这种行为和思考方式不改变,即使把自己放在一群友善的老外中,也未必能让自己在别人的眼里变好,虽然的自己的感觉变好了。
有些朋友不能理解,像我们这样的家伙,老说国内好,但又老赖在国外,根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没有那么难懂。跟国内那些老说中国不好,但死不出国的朋友其实是一个道理。国内的朋友之所以不能出国可能是经济等问题,而国外的朋友很难回国,则是因为很难放弃自己出国的决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结了婚后发现和老婆在性格上不是太搭配,但又很难放弃这段感情,于是将错就错。其实就是这样,结过婚的人基本都能明白,不能明白的也基本是还没结婚的人,要不就是你找到了一个跟你很搭配的老婆。
LZ忽略的一点是,出国的人当中,不少其实都能意识到中国的IT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条件,他们离开中国其实本质上是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的。但LZ也指出一点,我们放弃的可能比我们想象中重要;我们获得的又未必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我跟LZ一样,认为长时间看,中国的产业发展前景、经济和社会秩序等都是很有潜质的。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只有我们这些中国人才得天独厚,那就是创业。我们这种半途出家的人,在国外其实是很难创业的。而像我老婆他哥,从小就有创业梦的人能不想回国吗?
另外,很多人问我出国的意见,我的回答一般是,说好的也说坏的,最后补上一句,“是好是坏,对你是否合适你要亲自尝试”,我觉得这是最中肯的意见了。事实上,有两个人听了我的意见后去了国外,一个去澳洲,一个新加坡。最后两个到了国外发现都有心理落差,跟自己想想的不同。一个回国了,一个在苦苦的熬学业。
LZ虽然黑了一把澳洲,但多少也是出于善意。最后想说的是理解万岁~
125楼 @bluedimple 贵楼基本上是最客观的那几层了。
我没有黑澳洲,罗列的都是事实,只是想:给没出过国,同时拥有美好而炙热幻想的人,浇点凉水,打点预防针。
126楼 @minddriven 或者我应该把黑打引号才是
习惯用语而已,说坏处就是“黑”,说好的就是“粉”,很多人是这么理解的~虽然我不是这么想,但是偶尔用这种语言也挺好玩=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