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会选择性看到 自己想看的, 潜意识看不到不想看到的。
所以一张图, 不同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一个世界, 不同心境的人看到不同的人和物。
比如: 一个哥们来求助, 自己的macbook 无缘无故的重启了。我直接反应就是天热了要清灰.询问之, 说是清过灰了。
结果, 他只是把后盖打开了 吹了吹风扇。如果是我, 我会继续拆开 换硅脂啥的. 这才叫清灰。 一个词的理解就会出差了更何况其它。
我有一段时间在想, 这是个优点还是缺点呢? 我用很有限的记忆能力 去记忆一些简单的词汇来串联起来, 自然也就习惯于和别人说简短的词汇, 但实际上要再展看 解释, 别人才会明白. 好处是我可以很快的拿到和想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资料 文档等等。坏处是, 除了工作 其他事 一无所知。 记忆都被填满了, 每次孩子病了,我只能临时去baidu看看是什么情况. 我理解这也是一种选择性失明。我叫它被动型选择性失明, 非主观故意的意思吧。 因为工作的关注点, 我很少去关注其它的信息。自然也不会去看那些网站啥的, 等需要时 就没办法, 只好去借助搜索。
反过来说, 我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大的市场不是么? 对于未知信息的渴望和需求。
我这个理论是想说: 如果把目标客户定位到一个门外汉的话, 应该很有潜力。再要思考的就是, 如何把信息推到这些门外汉的眼前。用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同时最关键的是,他们有需求而且是主动获取信息的。会根据信息决定最后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说, 最有价值的还真不是那些耳能熟详的词汇, 反而是那些大众化的替代词汇。比如做游戏的都知道有cocos2dx 了, 进而 cocos2dx 这个词 就不算什么太关键的词了. 尽管它的价值很高了。 对应到一条信息的词汇会是 cocos2dx + 新的关键词。 价值最高的是后者。 最神奇的是, 后者很快会被遗忘。因为前者出现的频度太高了。 那我们只好不去记忆后者了。等到需要时, 每个人花一样的垃圾时间 去搜索。。。真是神奇。
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在非现实的领域, 和那些一直生活在现实领域的人比, 我们的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吗? 这是我想说的, 也是想抛给大家思考一下的。
先写到这. mark一下. 语言是一门艺术。
现在的时代和工业革命前时代的本质区别就是信息量,现在一个会上网的人,一年接触的信息量大于工业革命前一个人一辈子能接触的信息量。
如何处理大信息量,目前经过证明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过滤,二是推荐
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两家,一家做搜索(过滤),一家做社交(推荐)。
展开说一句,过滤和推荐是两个维度,所有搞混这两点的公司,都死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