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轻松读发新版了,欢迎下载、更新

【转载】10000小时法则有什么卵用

Achmed 发布于 2015年11月23日 | 更新于 2015年12月02日
无人欣赏。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篇鸡汤 http://weibo.com/p/1001603912040887490331

我要开始了

今天北京下大雪,天很冷,然后我发烧了。

当我窝在温暖的被窝里体会持续低烧带来全身酸痛时,我觉得很困。

然后我觉得自己成天都很困,一直都在睡觉。

睡不醒。

春困夏乏秋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如果有什么“中国好睡眠”或者“睡觉吧兄弟”之类的栏目,我早就大红大紫了吧。

就算不是什么睡眠大师,至少也是睡眠专家之类的级别。

然后我就想起曾经看过的“10000小时法则”。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Gladwell)说: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这就是放屁。

我从小开始,每天睡8小时,睡够10000小时只需要1250天也就是三年半时间,我怎么还没变成超凡觉皇?

10000小时法则是什么鬼

首先什么是锤炼?没人知道。

其次什么是超凡?没人知道。

但10000小时,让人印象深刻。

类似的例子,就是牙膏广告最喜欢用的:

坚持刷牙30天,您将有机会发现牙齿显著亮白。

多大机会?没人知道。

多显著亮白?没人知道。

但刷牙30天,靠谱,先刷吧,刷完30天早忘了当初有多黄了,而且牙膏已经卖出去了。

但这个法则还真不是杜撰的,是“源自”心理学实验的结论: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现,在小提琴演奏领域里,普通人在20岁时只演奏了4000小时的小提琴,而卓越水平的演奏家则在相同年龄时已练习了约10000小时。

于是,原本是“已经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统计意义上一般都已经付出了大约10000小时的专业努力”,

被畅销书作家改成了“任何人只要努力10000小时,就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从“事后描述”变为“事前预测”,一个很common sense的心理学结论就变成了一针鸡血。

BEST or nothing?

这个鸡汤是劝人向善的,但至善的东西往往是恶的。

如果所有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平凡”的人活着?

如果人人都能表现优异高于平均分,那平均分是怎么平均出来的?

所有劝人追逐“成功”的鸡汤都会陷入一个悖论:

-妈妈那些人为什么拼命跑?

-因为第一名有奖。

-那其他人有奖吗?

-没有,人们只会记得第一名,没人在意第二名,你也要做第一名,懂了吗?

-不懂,其他人没有奖,为什么还要拼命跑?那些腿短的人为什么还要长着腿?那些活得并不富裕的人为什么还要活着?妈妈像你这么失败的普通人为什么还要生小孩?

为什么?

有句话说“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然而这只是真相的一半。

另一半是,“以普通人的天赋而言,再努力也没有用”。

我们常说的“至少ta尽力了”或者“你有看到ta的努力吗”,这句话意思其实是“即便是ta的最佳表现也不过是坨屎罢了”。

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而这1%的天赋往往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如果你真的有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顺着鸡汤往下思考,你就一定会回到这个问题:

那我为什么还活着?那我为什么而活着?

反鸡汤的鸡汤

我今年18岁了,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7680个小时了。

按理说我已经至少点满了15棵技能树才对。

可我觉得自己除了睡眠时间特长之外,真的是一点特长也没有。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回顾自己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活,想起一个同学。

我们当时有一个特别有特点的英语老师,每句话说出来都像段子。

在那个互联网还不普及的年代,也不知道这些梗他是怎么翘着兰花指编出来的。

“后面的同学你要说话请出去说好嘛好烦的,不要打扰我给前排同学催眠。”

“这位同学看你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这次这个宝贵的机会为师就让给你好不好。”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想不到你回答得这么好,再奖励你回答一题怎么样。”

大家都是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发现有个同学把这一切都用四格漫画画在了笔记本上。

现在回想起来,画得是真的很不错的。

言简意赅,线条流畅,分镜清晰,适合连载。

后来不光我们班,其他班的同学哪怕没上过这个老师的课,也纷纷传阅这个笔记本。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这个同学既没有放弃学业去做漫画家,也没有去读个相关的编剧或导演什么。

他读完了大学,平平淡淡地去做一个普通人。

这样的故事,成功学的书是不会告诉你的。

但这样的人的故事,也是生活,甚至更是生活。

Make every hour COUNT

那些酷爱读文学写诗的同学,并没有成为作家和诗人。

那些整天在篮球场上练跨下的同学,也没有变成职业选手。

那些用挖耳勺就能把粉笔雕成竖笛的同学,现在最灵活的手部动作就是触摸屏上打字。

那些在数学课上对着百元钞票能手绘出毛主席头像的同学,现在最常写的也就是签名罢了。

那些彻夜不眠给男神纹十字绣的姑娘,现在连针都不会再摸。

那些掏心掏肺写肉麻情书的小伙子们,现在都娶了别人当老婆。

所以他们都失败了么。

如果给人生下判断的标准就是看结果,那所有人的结果都是”后来佢死咗“。

人应该活在过程里。

所有那些在你生命里闪闪发光的”核心记忆球“,都是你活过的证明和收获。

Don't count every hour, but make every hour count.

去尝试,去体验,去弄明白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每一个小时之后,你都会比一小时之前的自己有所收获。

经过10000小时的专业训练,你比之前的自己一定有了专家级的飞跃。

如果真的有什么”10000小时法则“,我觉得也应该是这样的: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去体验这个世界,不是顾及结果而是享受过程的话,

那么10000个小时之后,你在”做人“这个领域里,应该确实离专业级别不远了。

共10条回复
tinyfool 回复于 2015年11月23日

这只是不理解那本书而已,大多数人没看懂那本书

tinyfool 回复于 2015年11月23日

你是微博的科学家种太阳?

Achmed 回复于 2015年11月23日

2楼 @tinyfool 不是,忘记加转载了

tinyfool 回复于 2015年11月23日

3楼 @Achmed 哦,吓我一跳,因为你们两个我都有接触,如果是一个人然后我还一直不知道,我就觉得太神奇了

icediv 回复于 2015年11月24日

“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这句话还是从理解角度看吧,楼主的意思,在下理解为鼓励人们不用太追求结果而是为了享受生活去体验各种事情;而我理解那个1万小时的说法也是鼓励人们不要懒散,做事坚持,努力尝试;出发点是一样的,大城市感觉不到这种懒散,但如果去乡下,你就会体验到这句话的确是应该告知那些懒散整天打麻将的“村民”了(此处不是地图炮)。

如果一定要纠结字面意义,在干了这碗鸡汤和反鸡汤后,愚以为就算是屁话,也是此屁有理

人在江天 回复于 2015年11月30日

楼主表达的意思,似乎不是要反驳10K这个数字,而是说“锤炼”和“超凡”没有标准化的定义。

10K Hours的睡觉,不符合“锤炼”的语境,10K Houes的体验世界,也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

拿这些去反驳,有失偏颇。

kilasuelika 回复于 2015年12月02日

原著明明是10万小时,到这里怎么就成了10000了,原著说的是刻意训练,这里怎么就变成锤炼了。 至于刻意训练,这是一整套理论,不只是随口一说。 所以没仔细研究人家的东西就乱评论是可怕的。

修正,应为1万。(>﹏<)

ikkid 回复于 2015年12月02日

7楼 @kilasuelika 是一万小时

kilasuelika 回复于 2015年12月02日

8楼 @ikkid 我错了(ಥ_ಥ),原来真的是10000 ,第一次看到时候大概是高中,然后就一直以为是10万(๑˙ー˙๑),忽然感觉,一万小时好像也不多啊,每天3个多小时也就是10年。

ikkid 回复于 2015年12月02日

9楼 @kilasuelika 是不多,但是这个过程你得慢慢学会思考并不断提高,又要回顾总结并记录,这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说有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个定理而是作者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当然每个人读完都有不同的理解。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