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物理人生对策论

Achmed 发布于 2017年04月27日 | 更新于 2017年04月27日
无人欣赏。

转载:http://blog.renren.com/blog/243098220/929178173

热力学,物理里最热辣的主题,是一种简化复杂事物的惊人思维方式,不仅可以用于物理,更可以作为一种抽象的比喻, 来理解人生。当然是民科,不过当做启发大家思维的甜点来读了。感谢@傅鸣(229313967) 的心流之书给我启发。

受物理启发,我提出生命的本质是寻找“序”或者范式,即找到一种生命模式,能够持久的调动你所有精神能量,及至忘我境界。我说,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如同一个沙滩上的少年,从浮沙中堆起一个城堡。 为什么人生可以用热力学阐述? 因为人归根结底活在自己的内心活动里,内心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它处在与外界不断的能量和信息(记住,世界的主旋律!)交换中, 这与热力学系统极为神似。 而无论是气体还是神经系统,背后的数学原理都是自组织。即大系统的复杂性(“智慧”)是大量简单(“愚蠢”)的小单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热力学里面有两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能量和熵。 其实我知道即使大多数学物理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能量? 能量就是系统做功的能力,我们说一个人能量十足是因为它在不停的运动和做事,物理也是一样的,它说的是一个系统不停的运动和推动自身发生变化的能力。 什么是熵?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比如一群分子,一个人群,首先具有的性质就是不确定性。因为大量元素的情报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统计学核心问题)。或者说我们对信息缺失的程度,就是熵(可能性的数量的对数)。熵就是不确定性的大小。用比较文科的思维理解,高熵就是一种失控,和混乱的状态,我统称为无序(系统秩序-结构-order的丧失)。你可以想象一个无序的跳蚤市场,不同的人叫卖个人物件,你早起去市场上看,你唯一知道的是你不知道市场有什么,就是典型的高熵体系。 懂得熵就可以懂得信息: 信息就是反方向的熵,在一个复杂系统里,你知道的信息越多,系统的随机性(自由选择)就越小。用理科的思维信息就是降维(dimensions reduction),用文科的思维信息就是有序。

热力学的三大定律,都围绕这两个灵魂的量。 第一定律--能量守定律,系统做功的能力是不可以随便产生或减少的,而是有一定的值。如果你需要增加能量,就要和外界交换。

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 孤立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进入系统,例如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孤立系统),熵是只增不减的。这是一个神一般的定律,指出万物演化的趋势。整个宇宙的熵增大,使得时间有了方向,或者说时间轴的对称性被打破,未来(高熵)和过去(低熵)成为了截然不同的部分。它给出宇宙一个终结的状态-失序,所有有结构的形态的崩溃,大到文明,小到细胞,都只能化作尘埃。 第三定律。 热力学零点。在此不叙。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谓时间之失,是我所有物理定律里最喜欢的。因为它指出事物的天然倾向性,那就是走向失序。 接下来说说人,刚才说生物系统和气体都是复杂系统,但是作为生物体的你和气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生物体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熵减少),气体从有序向无序发展(熵增加)。 或者说,生物体遵循逆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大化信息而最小化不确定性(无序)。 但是从无序向有序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结构,你就要不停的导入和导出能量。 为什么?想一想,自然的趋势是无序,你要使自己有序,或者说宇宙总的熵是增加的,而你的熵要减少,那就是宇宙其他的部分要为你的熵减少付出代价。怎么办? 宇宙其它部分的熵必须增加。就是要从宇宙里导入有序(负数的熵),而把无序(熵)还给宇宙。而熵作为信息,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托一个载体-能量。 因此最终就是作为生物体的你要让能量携带着有序(负熵)进入而携带着无序(熵)流出,自身获得秩序和结构,而把无序还给宇宙。

Lesson 1: 生命是一个暂态过程,过程大于结果。能量流动的过程即生命。那些看似比较恒久的东西,如财富,荣誉,都只不过是让生命能量流动畅快的手段而不是目标。 Lesson 2:快乐: 快乐是生命的唯一意义,它是唯一我们感知的东 西。但是快乐这个词是一个几乎无意义的东西,因为它是系统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后的一个表征量(如同热力学系统的温度)。如果你只为追求快乐而活你就注定达不到快乐,因为你没有看到他背后的深层动因。怎么才能快乐? 请往下看

Lesson 3:焦虑: 焦虑与不确定性相关,因为这是生物要极端回避的状态。任何不确定的事件,躲在森林里的老虎或者明早没有准备好的考试都使我们焦虑。所以有保险业。

Lesson 4: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躲避焦虑,用物理的话说就是追求有序。

Lesson 5: 生命的目的=生命的序:人生本无目的,我们却一定要赋予它一个目的,为什么?刚才说生命是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那么人生目的就是生命的序,或者说生命的结构。人生要有目的是对有序的需求,而建立序,或者构建何种人生的结构,就是人生的目的。因此,要思考人生目的一类的问题,不是空想一个我要当大老板大教授,而是一种宏观结构的思维,大老板大教授的生命结构是否适合你?

Lesson 6: 序从哪里来? 序在我们的基因里。基因就是亿万年光阴被大自然选择的序。也正因为此,我们本性建立的序往往是野性的,或者像游猎的游戏。 后面的章节:一言以蔽之,我要谈谈如何找寻生命的结构。

信息与噪声: 你每天接受无数外界输入(感觉,信号),但是只有被我们大脑阐述为有序的信号才叫信息,其余则是噪声。但是为什么对于某些人常认作信息的东西, 却是噪声? 因为我们的大脑结构天生能够对某一类的外界信号建立有序,抽取信息。 而其它麻木。

科学家沉迷一套缜密的逻辑因为他们的脑对因果关系特别敏感,贝多芬把音符组合成美丽的旋律,我在这里把无序的思路组合成结构性的文章。也都如此。 如果你硬要在那些你的大脑天生比较容易产生噪声的东西建立秩序,强行抽取信息后果是什么?

Lesson 8: 序的建立,不都伴随快乐,可以伴随痛苦。 大脑的经济学: 能量守恒这个世界的第一性法则告诉我们,能量是不可以凭空捏造出来的,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告诉我们,有序的能量只会越用越少。那么最终我们就有了经济学上的稀缺性原理。过量繁殖的生物为争夺有序性的能量进行生存竞争。

Lesson 9: 人性贪婪,贪婪的原因是稀缺,因为稀缺只有贪婪(竞争动力)的个体才允许存在。

Lesson 10:人脑的经济学。经济学是市场上无序的个体在自发组织下形成有序的市场,并通过价格杠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最少的资源干最多的事情。那么大脑的经济学是什么?用最少的能量流,产生最多的信息(有序)。这就是大脑应对稀缺性的对策。 市场通过价格调配资源,大脑通过情绪调节能量流动的方式。你做不同的事情有喜欢有不喜欢,其实你的喜欢与不喜欢就是大脑在估价。大脑要把稀缺的能量分配给不同的任务,这个时候它要对每一件事进行价格评估,看看哪一件取得最佳的信息/能量比,就送给它。喜欢就是大脑要多分配能量给这件事的信号。 每个人的估值体系不同-决定一个人的根本性质和所适合的生命结构。

如果你压抑大脑的这种自发的估值体系而做事情,后果是什么呢? 比如说王小五十分痛苦的背书,为了记住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忍受不住去看爱情动作片了。 为什么? 白话说对物理没有爱。但是爱这类的词只是表象而不包含太多信息。其实是他的大脑在物理这个渠道上能量流动不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吃的三斤馒头的能量都用上了,那些书上的文字依然只是噪声,即形成了非常少的有序性。这个时候大脑发成警告信号-痛苦,我不适合干这个,换个能量渠道吧,恰好旁边有爱情动作片,大脑里瞬时发出滚滚电流。

其实心情这个东西,就是大脑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调控着大脑的能量分配,当你感到疲劳,就是负反馈,大脑让你离开现有的工作模式,这个模式的效率已经太低。而你感到high,则是一个正反馈,即加大能量在这个渠道上的投放计量。

因此,寻求快乐的本质是开启大脑的正反馈回路。 顺着内心的快乐的做事,从根本上是看是节能高效的措施,就像根据市场价格买东西。记得有一本书说人要是长期做一件事情超过XX小时就是专家,最后证明完全扯谈因为你做一个你不喜欢的事情就是消耗过多的能量而无功,即使最终进入痛苦的恶性循环直到无法持续(典型的计划经济,难逃失败)。 但是完全靠市场经济可靠吗?

从本质上说,这是个短期优化与长期优化的问题。大脑的调节是一套来自于石器时代的技术(进化的滞后性),那个时候除了打猎交配和繁殖,我们没有其它的任务,而且,人也活不长。那个时期的技术放在我们的信息时代,至少不完全可靠,因为,它不会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快乐。

完全跟着情绪走会导致无原则的寻环作乐,但往往不持久,没有累加效应,还会抑制你发现那些具有持久效力的方式。因此长时间看它们并不经济(竭泽而渔的市场经济)。

为了长期的繁荣,我们需要美联储(利率调节市场)。我叫它理性纵欲派。标志性思维是以情绪为信息指标,但不完全是决策标准。美联储的水准大概也就是一般人说的情商。

具体怎么说? 一些事情我们并不能在一开始感到快乐或者自发的开始,就好像物理里所说的势垒,我们要先投入一个启动能量,才能突破它,达到极乐的香格里拉。如果不投入能量,我们自发开始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是零。如同在一些开始不会被投资者良好估值但长远是黑马的项目。它们需要一定的启动资本才显示价值。投资者就是分配能量的大脑, 而大脑天生吝啬,不喜欢投启动资本,结果埋没了这些项目。所以呢?美联储的项目就是投资启动资本,如果他们真的是潜力股,后期就会脱颖而出。

这种为开启特定大脑正反馈通路的成本我叫它低能势垒。无法突破低能势垒,是很多人无法达到自身最佳状态的原因,即人被困在一种简单无脑的惯性状态里。 如很多爱好是要前期枯燥的学习的。但如果你的脑子是这颗种子的沃土后期就会发芽长大,形成所谓“心流”。

心流: 我们时常说的心流状态(flow,一本名著),什么是心流? 心流就是正反馈,你越投入,你就越想投入,以致欲罢不能。想必很多人在游戏和做爱中都经历过。 其实是你的大脑找到了一种最经济的产生有序性的方式,每一份的能量投入都产生大量的信息。大脑给这样一个模式以最高的估值。于是正反馈开启,最后以致于投入所有能量,连自己都忘了。所谓最深刻的快乐。 它可以是创作中的贝多芬,可以是投篮时的乔丹。一个人的心流在哪,就是它的大脑对哪一种信息特别敏感,就是它生命之流所在。 一个人生命high的极致,就是事业即心流。即内心取向与个人实践的统一。这个时候,你投入一,你就启动了一百,启动了一万,蚍蜉也可撼树。 这是后面我所要说的。一个是寻找自己大脑的“敏感区”,一个是突破低能势垒。 Lesson 6: 如何找到大脑的范式=正反馈模型 你大脑到底对哪一类信号敏感?有一句话说,人类的终极目的是认识自身,道理就在这里。大脑是一个饥渴的荡妇,如果你投入的能量流不能满足它对信息的饥渴,它就会找其它的方式,比如刚才说的王小五的故事,物理公式如同噪音,直接进入A片模型,那里面出来的形象才比较有意思。 我们找到心流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观察自己的自发趋势,你自行的对什么信号比较敏感,是对语言(故事),数学(桥牌?魔方?)还是运动?然后你可以推测你对其他周边的东西可以比较敏感,比如纸牌屋? 然后试验。 但是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往往很少,因为很多人可能直接掉入打游戏看黄片一类。这些事情被选择是因为太容易了,势垒为零。 它们仅仅是在那些不需要能量的事情里的最优化选择(如黄片和睡觉),而非真正的最优解。如果你被这一类事情迷惑了,就是中了低能陷阱,即你以为是跟着你的心走,实际上是躺在心灵的谷底睡大觉。 所以要第二条路:基本元素分解法。 一种生命的结构由众多要素构成,如果具备一些元素就可以构成你的心流,但是这些元素不会马上具备,因此你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这些要素。 我的假设是,任何一个人生的序或者范式,都可以被分解成某种节奏性的信息。比如你所做的事情如何给你反馈的频率。 比如一些人是无法做科研的,因为它是一个反馈的节奏极其缓慢的事情,你所从事的大部分时间是boring的基本试验,而且不确定度极高,你几乎不能知道结果好坏。但是科研的好处是它最大的调动你的创造性潜能,而且它不停的进行因果性思维。如果你对因果律敏感(比如我),那么科研很可能是你的范式(序)。 商业的事情就是比较多互动,节奏比较快,见效快。但风险大,适合风险偏好者。 还有一些技术工种,风险和不确定度低,节奏稳定。 所以从上述几个例子大概我们可以看到其实生活的范式是可以分解成元素的。如风险高低,节奏快慢。所动用的思维多是形象还是逻辑。与人互动的程度等。而其中每一个元素是否符合你,都可以通过更简单的任务测试得到。即生活细节里你自发的趋势。你是比较求稳还是求变?你是比较好进攻还是比较被动? 你思考是比较喜欢图像,数字还是语言(如我是语言)?这些自发的趋势会告诉你比较擅长发掘哪些事情的有效信息-人脑天生的结构。 寻找到你的范式,你就解决了人生最大的命题。其它的问题,人生的目的,意义都成了钻牛角尖的废话。你只需要进入你的范式,人生必然精彩。

有趣的推论 引理1:做事的顺序-根据精力大小排列不同困难程度的事情。那些较困难的事情,只有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才比较容易激发能量流。如果把最好的精力跟了一般的事情消耗精力就是浪费。

引理2:刚才说的低能陷阱,是说人很多时候的自发选择只是因为那些事情最容易做到,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在疲惫或者能量不足时候,抵抗熵增加的能力减少,而易于处在熵较大的状态,即不确定性增加。这给我们反过来利用低能陷阱提供了可能。

比如说追求一个比较难追的女孩,可以反复的向她提出吃饭的请求,头几次可能都是拒绝的,但是拒绝别人是个比较耗能量的事情。等到她们的能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掉入低能陷阱。这时候她们的回答的不确定性增加,而说yes的可能增大。这也是为什么在她们疲劳或脆弱的时候提出一些请求比较容易。同样酒精诱发低能陷阱也是可能的。

引理3:如果利用上文类似的原理设计机器人,是否可能让它们具有类似人类的情绪,而可以增加与人互动的情趣?

暂无回复
登录 或者 注册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