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年看完的部分英文书

tinyfool 发布于 2016年01月02日
AngryYogurt 圣殿骑士 等2人欣赏。

新年快乐,最近同学们都在总结去年,展望今年,我也借机整理下,我的英文书,这些书都是从Amazon买的,英文电子书。

The Great Debate: Edmund Burke, Thomas Paine, and the Birth of Right and Left

这本书是我近些年读的最辛苦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都是在讲西方政治,里面无数生涩的政治经济术语,看前半本的时候,几乎每页都要查字典数十次,看到后来慢慢的才可以流畅阅读。

但是这也是近年来读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这本书从西方政治左右派的两位起源讲起,Thomas Paine是《常识》一书的作者,《常识》等书就是我党说的,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的根基。Edmund Burke国内了解的不多,是西方右派思维的鼻祖和思想导师。

看这本书本来的目的是获得对西方左右派的理解,从来有利于我读懂西方政治的背后深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是,让我发现,我们活在一个激进主义(左派)不断的高涨的国度。

1840年后,因为国弱,因为民穷,因为失去了天朝上邦的自信心,我们在很多历史抉择上都倾向于走激进主义,倾向于走极端,错过了无数次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可以说非常遗憾。

而在台湾都放弃党报禁,走向民主的今日,我们还活在一党独裁之下。民愤,不平,等等,也都比较喜欢走激进主义的路线。连我们的执政党内部,也是吃饱了饭,就喜欢激进,因为激进看起来总是好的,因为更加纯粹和革命。但是,不断的在历史抉择中选择激进的路线,也许才是我们民族苦难深重的一个巨大原因。于此,我认为这本书,和类似的书,可以起到启蒙作用,不过,能看得下去的人想来不多。

也有人说,我是最近年纪渐长才会看得下去这类书籍的,也许确实是。这也是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原因。我总幻想,我们可以把一些经年习得的经验,告诉年轻人,让他们不像我们那样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就可以得到成长。当然,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这本书的作者Peter Thiel是Paypal六大创始人之一,也是帮助美国情报机构抓住和杀死本拉登背后的那款软件Palantir的共同创始人,硅谷有名的创业导师和投资人。

Peter Thiel的这本书有点杂,本来是他讲的一个课程的稿子。核心其实就几个点,最重要的点是在强调,一个从0到1的生意,才是更大的生意,以及怎么做一个从0到1的生意。Peter Thiel的这本书在国外、国内都是争议很大的,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不以为然。我认为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他在强调做一个窄小的市场,如果可以在一个窄小市场做到垄断,才说明产品足够好,然后再去一步一步的扩展到一个广阔的市场。我公司目前的产品就是一个市场非常窄小的产品,我们只有一家客户。不过我们也做到了市场上的最佳,客户会选择我们,而不是另外一家非常有名的,听上去实力非常雄厚的竞争对手的产品。

另外,他在书中探讨了,到底是纯粹的人工智能更好,还是用人工智能辅助人更好的哲学思辨。至少在目前,人工智能还不够成熟的今天,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人工智能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光靠人工智能也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人工智能的高度复杂度,我估计这样的权衡和思考,仍旧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有价值。

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uilding a Business When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这本书是今年度在科技领域,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书,跟《The Great Debate》类似,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Ben Horowitz是硅谷著名的A16Z基金的共同创始人,另外一个共同创始人是Marc Andreessen,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流行商业浏览器Netscape的创始人,A16Z是硅谷一系列独角兽级别创业公司的投资人。

Ben Horowitz最早是Netscape的员工,后来创业,几经周折,曾经在互联网泡沫破碎后,流血上市,经历过分拆卖掉主业,等等无数的周折,最终成功的把企业做到,卖给了HP。这本书,是我觉得最有诚意的一本讲创业的书,里面没有多讲自己的辉煌,不是一本装屄,专门在讲自己是怎么面临这些抉择,面临公司的种种窘境,后来又是怎么突围而出的。

但凡有朋友创业,我必然推荐的三本书是《Lean Startup》、《Zero to One》、以及这本《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而最最推荐的就是这本《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经过过一些挫折和失败的人也许才能读懂这本书,才能其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The Life-Changing Magic of Tidying Up: The Japanese Art of Decluttering and Organizing

作者Marie Kondo是一个日本美女,有人叫她整理术魔女,她的主业就是教别人怎么整理自己的房间。当然,如果这本书只讲怎么整理,我不认为这是一本足够的好书,事实上,她在讲你的房间你的整洁状态会影响你的大脑,甚至会形成你的大脑的负担。很多时候整理房间,就是在整理自己的大脑。这本书里面关于如何整理、如何权衡,等等方面,介绍的经验,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用在整理房间,也可以用在整理思绪,在管理项目,等等之中。

房间、人生、大脑都是需要整理的。

One Billion Customers: 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作者James McGregor,曾任华尔街日报驻京中国总编,后来是道琼指数中国首席执行官,跟中国打了25年交道,会说汉语,真正的中国通。

这本书的立意本来是看到现在来华做生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给他们介绍一下,中国的独特“国情”,以免他们掉进以前来华做生意的外国人掉进的一些坑里面。

第一章就从马戛尔尼来见乾隆讲起,当时的天朝上邦是多么的骄傲,连马戛尔尼来的目的都不屑了解,反正见惯了朝供客,想当然的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磕头以及其它皇家礼仪,而到底跟不跟英吉利这个小国做生意,我们连谈的欲望都没有。

然后,1840年了,人家还是想来做生意,结果闹到了一场大战。然后国家持续衰败,然后开埠通商,见租界,然后等等等等,然后一场红色革命把司徒雷登和对外贸易都赶出了中国。

然后,兵乓外交,我们进入了傍美主义大家庭。

然后,我们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动去谈判。

几百年间,这个国家从连开放是什么都不知道,到被打到开放,再到自己重新锁过,再到自己主动要求开放,一个非常长的循环。归根到底是世界不停的转动,我们却以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唯一的不动点,然后美梦破灭,变得自卑,变得敏感,然后慢慢的爬起来,然后试图跟世界一起转动,但是,仍旧有很多人觉得干嘛要跟世界一起转动,我们待在祖先的茅草屋里面天荒地老多美。从一个非常长的历史阶段去审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心态,不由得非常的遗憾,叹息。

中国人常说外国人对我们不够了解,这本书,对我一个在中国做生意的中国人的意义在于,它让我发现,其实我们也不够了解中国。有很多中文书里面不能提的,没法提的方方面面,这本书都有提及。我觉得,这本用来教育外国人中国国情的读本,倒是中国人应该自学的最重要的一本读本,从这里开始用英语了解中国,不是一句空话。

书里面的另外一组故事让我感慨很深,作者比较了三个对中国言论自由边界有所贡献的人,程益中、刘长乐、胡舒立。

程益中自然不必多说,如果没有南方都市报当年的正义直言,孙志刚的死跟千万的中国枉死者一样,对国家人民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人那么多,每天不都在死,能有什么区别。但是正是因为南都的报道,一举取消了施行了多年的收容审查制度,外地人才真正的可以不随时被拘禁的活在中国的大城市里面。但是,程益中和南都的其他人,则不得不遭受牢狱之灾。后来,程益中的职业生涯也同样悲壮,创建了新京报,但是在关于河北某州的报道后,南都系被清洗出新京报。

但刘长乐,胡舒立,没有遭过任何牢狱之灾,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不断扩展言论自由的边界,同时活得风生水起。我们固然需要程益中,同时也需要刘长乐和胡舒立,大家都在镣铐之下,希望扩大所有人合理的生存空间,程益中这种奋不顾身的牺牲值得钦佩,但,可以保全自己同时帮助国家进步的人,也同样值得钦佩。

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这本书对我的改变非常大,因为我看这本书之前,已经不自觉的用养成习惯的方法,减掉了40斤的肉,所以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理论和我不自觉用的方法很契合。所以,我很确信这本书确有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用这本书纠正了自己不少坏的习惯,学习和强化了不少好的习惯,受益匪浅。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这本书有一个章节是讲组织习惯的,其实也就是如何管理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公司,对我的管理水平提升也很有帮助。

=========

这里继续说下关于书的选择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一开始不要刻意选择书,大多数没有非常强阅读习惯的人,大学毕业以后的达到阅读量根本没有资格去选书。一开始应该是提高自己的阅读量,阅读量达到一个水平后的选择才有意义。

达到一定阅读量以后,你喜欢什么书,读什么书更舒服,读什么书很费力气,在人品和学识上,你应该看什么书,在技术和维生上,你应该看什么书,等等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看书和学习一样,看足够多的书,最大的意义不是那些书本身的价值,而是慢慢的通过这个过程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同时,学会了读书。因为人生路还长着呢,这点书哪里够,一辈子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大概还有几十本英文书没读,仍旧以每个月3-4本的速度持续购买中。

共14条回复
Hiver 回复于 2016年01月02日

谢谢推荐 。

jlijames 回复于 2016年01月02日

非常好的评述

tinyfool 回复于 2016年01月02日

2楼 @jlijames ;)

轩雪陈 回复于 2016年01月09日

野性的呼唤,月亮和六便士 ,完完整整的看完英文版,虽然没啥感触,不过那种读完一本书的感觉挺好。

单仁的烙印 回复于 2016年01月09日

请问tiny叔,我在亚马逊上看到了两本,一个中文版,一个是英文版,为什么差价很大呢?是因为国内的删了不少内容的原因吗?

tinyfool 回复于 2016年01月09日

5楼 @单仁的烙印 国内书不值钱,国外书值钱,就这么简单

单仁的烙印 回复于 2016年01月09日

6楼 @tinyfool 明白了,不过内容上,差异多吗?如果不影响阅读和理解的前提下,那作者岂不是很亏~~

vincent1q84 回复于 2016年01月09日

7楼 @单仁的烙印 在国内当作家,普遍很亏,能仅仅靠写书养活自己的,凤毛麟角。

圣殿骑士 回复于 2016年01月11日

@tinyfool 同感,这几年也读了一些英文书籍: http://www.cnblogs.com/KnightsWarrior/p/EnglishTechBooks.html

Alex-Yp 回复于 2016年02月16日

这样写感想也不错········读书这些年,有些书的名字我都忘记了,但一些内容或者说是理念我却很深刻。不过没有养成写感想的习惯也是个遗憾。

Archfeed 回复于 2016年02月17日

the power of habit, zero to one 和 one billion customers已看完,其实比起小说来这些书读起来相对容易,而且也不枯燥。尤其是1和3,强烈推荐。

另外推荐 Liz Climo的小漫画系列,《The Little World of Liz Climo》这本尤其好,我没事就拿出来解闷。

fixture 回复于 2016年02月18日

9楼 @圣殿骑士 资源很棒!这么多书,怎么才能看完。

Canrz 回复于 2016年02月19日

最近打算把英语重新捡起来再往深学学

linyujing 回复于 2016年02月22日

我觉得是要选书的。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坚持下去。

本帖有14个回复,因为您没有注册或者登录本站,所以,只能看到本帖的10条回复。如果想看到全部回复,请注册或者登录本站。

登录 或者 注册
[顶 楼]
|
|
[底 楼]
|
|
[首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