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XT009:正确学习,每天十八小时, 一周干活,一月入门, 一年立足,两年收钱

清醒疯子 发布于 2017年08月12日
无人欣赏。

错误的学习方式,会对你的人生造成最致命的伤害。

有些人,三、四十年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学习。之后,就干脆什么都不学。运气好的话,可能过得还可以。运气差一点的,就过得比较悲惨。

参加工作后,需要的学习方式,又会和在学校管用的学习方式大不相同。有些成绩好的人,出来没混好,除了父辈资源、人格智商、运气以外,主要的差异来源于学习方式的差异。用错误学习方式的人,会吃非常大的亏。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正确呢?

这里先澄清一个问题。有人说,没有正确的方式,只有适合个人偏向的方式。这是错的。之所以,很多人不认为错,只是因为他们搞混了不同概念。他们说的适合个人偏向的方式,其实是指适合个人偏向的形式和节奏。同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执行节奏。每个人的智商、基础、资源不一样,适用的形式和节奏,确实不能一概而论。正确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执行节奏。但,不能说,错误的方式可以适用于某些人。

大家有没有留意观察身边同事的正确学习方式呢?

只要稍有留意,不难发现,公司内部转岗,转行学习的效率最高。比如手机端的开发同事,转前端开发。一般来说,老手搭好环境,把转岗同事集中起来开个小会,讲一讲开发注意事项,演示一下开发、调试、提交流程,再找个官方文档,熟悉一下常用语法,基本上一周内就可以参与版本开发,有些同事甚至在三天内就可以上阵。当然,要完全负责版本某些功能的开发上线,可能还需要一个月以内的尝试时间,中间需要老手帮忙答疑。

这相比于一般自学和上培训班,效率高非常多。

正确的学习方式,就是边干边学。参早去参与实际的工作,在工作中缺什么补什么,更有针对性,也更快得到积极反馈。

靠业余抽一两个小时学习,固然非常难能可贵,但效率不见得有多高。不见得划算。所以要么学工作相关的东西,要么尽快把业余变职业。

每天十八小时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资源,同样的局限条件。如果别人用18小时,你只用2小时,你的效率必须是对方的9倍以上,才有机会。一般的人,效率要做到对方的2倍以上都不容易,也就是说,再怎么挣扎,你的效率可以连对方的四分之一都达不到。如果对方一个月入门,你至少得四个月或更久。对方一年站稳脚跟,你可能要四年以后,但有多少人会一直站不稳脚跟地坚持四年呢?多数人会在四年里中途放弃。更何况,如果效率达不到对方的2倍,还要花更多年。

一周干活

前面有举内部转岗的例子。它的本质是,普通的干活技能很简单容易。如果以此作为自己的主要优势,根本不可靠。如果因为这个把自绑手脚不敢向前,就更是愚蠢。很多人会问,学多少个月可以参加工作了?实际上,参加工作后,才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阶段。你的学习才会开始有针对性,为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学习,才会有人愿意买单。所以,不是学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参加工作,而是你要尽快参加工作,把普通的干活技能在一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快速上手,开始干活,开始提交成果,开始针对实际工作做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一月入门

一般来说,一个月精读完一本书,不是太难。看什么书,其实不是太重要。现在的网络,哪哪都有一堆的汇总推荐。即使别人推荐的不是最好的,一般也不至于差到毒害你太深,毕竟也就一个月也就一本书而已。精读完一本还算可以的书,基本上你就算入门。再跟别人讨论相关问题,你可以听得懂了,你可以问对问题了,你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了。这个时候,也应该可以独立干活了。如果一个月后还需要人带,基本是不合格的。每个解决自己一个错误,也解决三十个错误了。这也体现一周内干活的重要性,如果一直不干活,一直只是简简单单地看看学习效率,不紧不慢的自学,别说一个月,三个月都未必能入门。

一年立足

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个月换一个方向,都能达到十二个方向入门的水平了。如果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一个方向上,一年十二个月下来,还站不稳脚跟,往外跳还找不到工作,肯定是不合格的。如果一个月精读一本书,一年精读12本书。工作时间好好干活,一个月两个版本,也发了24个版本了。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必然已经可以妥妥带新人带团队开展工作的程度。当然,这一年十二个月,混吃等死,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你要不怕困难,把同事甩过来的每一个锅认真对待。每个锅都是一次成长机会。资深成员就是解决过至少24个锅的人。没有足够遍历的人,不可能当担资深。当团队面临困难问题的时候,最靠谱的资深是“这个问题我解决过,你们听我的”,最起码的资深是“这个问题,我来看看”。一句“没做过”,“不是我负责的”,甚至“没兴趣”,就开始和同事举行甩锅大赛的,你还是安安心心回去当个初级,等死算了。

两年收钱

就算是线性发展,你也已经精读过24本书。而且,读到后来,你判书能力已经极强。很多书,你其实瞄一下目录就知道自己有没有精读的必要。多数书,里面的内容你已经精读过了,再读也只需要精读其中的某部分。你也已经至少发过48个版本。而且,发到后来,一般你会负责越来越核心的版本。需要你支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你解决过的锅,少说也有4、50个。说得极端一点,把你精读的书,发过的版,解过的锅,其中的知识、技能、经验,汇总整理一下,随便找个出版社出一书,不说一版再版吧,比市面多数抄文档的书,肯定是不知道强多少倍了。这个时候,都不是你去找需求了,而是需求来找你。你的供应能力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多数需求的要求。已经不是给不给你做的问题,而是你做哪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问题。这个时候,价格就比较好谈了。反正东家不成谈西家。

每天笔记

有没有办法再加速呢?当然是有的。我在这方面想了非常多。以自己的经历、老婆的经历、技术大牛的经历、纪录片里人物的经历,甚至电视剧、动画里的一些桥段情节,我认为,做笔记和发布笔记文章,是一个绝对的超级开挂行为。有没有不做笔记,不发布笔记文章的超级大牛,当然有,而且不止一个,但是这些人真是极少数极少数,这些人一般天赋高得离谱,智商吓人。如果本身智商天赋就差他们几等,还好高骛远地用这些天才的方式去学习、工作、生活,你做不来的。多做笔记,可以让你见到平时没留意的东西,可以解放大脑,可以培养抽象思考能力。多发布笔记文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地捞取最多的资源。资源包括人脉、机会、信息、金钱。 发布笔记文章,有一个大众误区。自己辛苦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做好的笔记,为什么要发布文章给大家看呢?大家都知道了学会了,自己的优势不是就丧失了吗?之所以会有这个观念,是因为优势概念错误导致的。你要知道,你真正的优势,不是你已经有多少知识、技能、经验、笔记。真正的优势,是你将会学到更多更新知识、技能、经验,你将会作出更多更好笔记,你将会发布更多更好文章。继续做精做强做多的能力,才是你真正的唯一管用的优势。 所以,发布的重点,也不在于分享知识、技能、经验,而是向世界表明,你是一个拥有继续做精做强做多能力的人。让全世界都知道都相信,你会创建更多知识、技能、经验、笔记。 关键不是让世界知道你有多强,而是让世界相信你会更强。

欢迎付费咨询(150元每小时),我的微信:qingxingfengzi

共5条回复
gsky 回复于 2017年08月14日

赞一个👍

小影子 回复于 2017年08月14日

..很多人自学都是这么干的吧

heiyang 回复于 2017年08月15日

多谢根叔分享

fengjw 回复于 2017年08月21日

学习了,感谢大佬!

stellargao 回复于 2017年09月14日

感谢大神的文章分享学习方法,有几点疑问? 感觉一天18个小时不大可能,而且每天都做到,这样身体会垮吧。我看扎克伯格每天都运动啊,所以想问,大牛一天能有多少时间在真正工作呢?拿番茄时间纯粹的进行累计计算。

登录 或者 注册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