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还是开干?

tonyliu 发布于 2016年10月31日 | 更新于 2016年11月01日
无人欣赏。

86 年技术, Javaer, 平时爱看书, 对成长的态度是「保持好奇心(多质疑多问为什么)、持续性的学习」

虽然对技术是年岁越久越敬畏, 但是也经常会在看完王垠的话后对这世界有所反思, 我们看到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权威崇拜的产物. 这个世界概念混乱、逻辑不清, 比如这个鼻祖 turing, 还有 这本书 的附录: unix

所以也经常会庆幸还好没买高纳德的书, 没陷入过他的 Tex(陷进去应该也不懂)

很认同 Tiny "今年的计划是人员翻一翻, 由 3 个变成 6 个" 这种态度和方式. 所以旁边的部门后端动不动二三十个 Javaer, 看得我简直不要太怕! 混日子的多, 不用想, 这种项目组产出的项目代码质量也基本会没眼看. 我这边的后端一直都保持在 6 个人以内.

但尽管是这样, 也还是会有老油条, 1 年经验干 10 年的那种, 经常有新东西问建议, 每次都没主意. 死板的认同, 机器的回应. 应试教育真的太容易产出没有思维的石头~ 反倒是产品还挺给力. Tiny 那个自己业余时间研究爬虫抓数据的 CTO 简直不要太难能可贵!!!

所以经常看到手底下人的代码, 逻辑上明明 2 行可以处理的, 非要 20 多行, 数据库设计了一堆"后面扩展会用得上"的奇怪字段, 然后过了几个月回头, 发现那些已经成了业务垃圾, 完全无用却哪敢轻易做减法?

时间一久, 我也容易对一些东西不放心, 很多东西都自己上. 看到不合理的代码, 以前会把人叫过来沟通, 让他们自己重构, 现在都是先重构并提交了, 再私下沟通一下甚至不沟通

可是. 程序员的自尊心还是蛮强的, 虽然每次跟他们沟通过后都挺服气, 让他们业余时间多买些书看也认可. 还是明显能感觉得出来他们对我的怨气在积累

也怪自己, 团队人员本来就不多, 数据库设计, 代码方面的细节应该参与进去, 不该这么单纯的分配出去~

到底是忍住, 放任代码的失控. 平庸也不是罪. 还是继续这样, 看到不爽的地方就开改?

生活真是充满了选择

共5条回复
tinyfool 回复于 2016年10月31日

听起来还是个管理的问题,核心问题是你要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你想怎么构建这样的团队

tonyliu 回复于 2016年10月31日

1楼 @tinyfool 嗯, 后面写着写着也觉得还是自己没管理好的问题.

tonyliu 回复于 2016年10月31日

1楼 @tinyfool 理想中的团队要高效, 及时反馈, 每个人从心底里认同技术而不只仅仅当成吃饭的工具所以会业余时间自我提升. 至于要怎么构建这么一个团队出来. 自己还真没主意. 感觉这个事有点可遇不可求. 唯一能做的只有律己, 要求别人一两次还行, 多了会出问题

董一凡 回复于 2016年11月01日

我觉得你没有思路的原因是目标设定的模糊,比如你要求每个人从心底里认同技术而不只仅仅当成吃饭的工具,这个就是无法衡量的一个标准,无比的热爱技术对其他都无所谓,和完全对技术无感,仅仅为了吃饭,这两种极端在现实中都会很少,实际环境下多少都是介于两者之间。

你要完成一个目标,那就要拼命去找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举个例子,你希望找到喜欢技术的,那么你的衡量标准可以从这里开始:这人是只专注于一门技术,还是会的很多,如果是只专注于一门技术,那么他专的有多深,如果会的很多,那会到什么程度,是蜻蜓点水,还是基本都很熟练。更进一步的标准就是,你认为什么算是深,这里你又得找一个量化标准。只有有了足够可衡量的标准,你才有实施这件事的可能性。

tonyliu 回复于 2016年11月01日

4楼 @董一凡 "将标准进行量化." 这个观点有理有据, 可是我却有一些不同看法.

首先, 量化这种事同样难以界定. 这世界日新月异. 适用今天的东西经过几次淘沙通常很容易变得不那么适宜. 在这一点上, 不如现代医学(只要保证现在的研究是正确的, 我不怕承认过去是错误的)来得实际. 所以我挺认同胡适那种方式: 保持好奇心, 多质疑, 持续有效的学习.

再一个, 也许是我这个接触管理不久甚至很多时候都挺悲观的人认识不够(或者管理丰富的会想嗤之以鼻的来一句: 稚嫩), 如果这世上的事很多都能用 meta (比如: 健康就是你感觉不到自己身体存在的时候)这个词来解释的话. 管理我倒是挺认同这一句: 好的管理在于管理自己, 而非领导别人.

目前我还是觉得. 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共事, 这种事情实在是有点可遇不可求.

希望没有冒犯到你

登录 或者 注册
相关帖子